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 2.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B.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 3.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 4.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 5.

              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其政体是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人民民主专政
              D.多党执政的联合政体
            • 6.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   )

              A.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 7.

              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 8.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之后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912年5月,有记者向孙中山问道:“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中山明确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孙中山说袁世凯“鼓动共和久矣”带有一种故意推举的成分
              B.袁世凯积极拥护辛亥革命
              C.意味着袁世凯彻底转变成真正的共和主义者
              D.革命党人没有认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真面目
            • 9.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 10.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