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单元主题学习法,能呈现历史进程的阶段特征、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历史演进的趋势。某同学阅读了以下列出的中国近代史中相关课目,拟定了一份单元学习提纲。请你帮她完成空缺的部分。
              第1课:思想潮流的演进
              第2课: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第3课:新式教育的发展
              第4课: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第5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从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将表格中所列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归类。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年5月)

              请回答:
              (1)列举1911——1912年间的史实说明材料一主张的实施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一、二中,中国共产党与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二、三中,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一到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1)选取一幅宣传画,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三中却写为“(口内一个民字)”有人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说明这个创意表达的思想观念,解释其社会原因。
                                                                                                                                               
              材料二 下图是近代某国国家结构运作示意图

              (3)图中所示政体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在我国近代史上是怎样得以体现的?有人认为在近代中国“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这一观点的?
                                                                                                                                               
              材料三 美国总统布什说了这样一段话: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赋予了总统哪些权力?又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 摘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 )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 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和辛亥革命两者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

              材料二 众所周知,1900年至1911年期间,上海连续演绎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政治剧,比如爱国学社、张园国会、苏报案、民立报,还有同盟会中部总会等等,这些剧目均具有全国影响和重大意义。
              ——廖大伟《辛亥革命与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

              材料三 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l)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上海代表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和优秀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颂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1)孙中山对材料一中同盟会的纲领阐发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优秀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挟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又出现了新一轮的辛亥革命研究热。结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以辛亥革命为例,谈谈你对历史研究重要性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麟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入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柑代意识。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清国巨命领袖孙中山"——“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育学者风度”。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滞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磷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滞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新中国”。 
              ——摘自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3)《纽约时报》记者对孙中山革命持什么态度?你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