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1912年9月9日

              (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5年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28年《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全。
              1949年《申报》终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3)根据材料四,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晚清的西学东渐其实质是由模糊到清晰,由表及里地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过程,这是由当时社会形势发展所决定的,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 3.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⑴中国明清时期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 “ 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其经济根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⑵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三大革命”,分别是指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试简要说明它们是怎样催化“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西方民主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 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⑶材料三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是什么? 20世纪初,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对中国的冲击是如何使“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结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揭开了法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由此法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的新时期。辛亥革命前夜,中国对世界各国“革命史”的介绍中,法国革命占有重要的地位,译文除了介绍法国大革命之外,还介绍了卢骚(卢梭)的《民约论》等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著述。
              ——据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的主张。卢梭的主张和法国大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辛亥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较,两者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又上书李鸿章,更为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要求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在全国实行改革,认为这是“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1)据材料一,孙中山最初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的奋斗目标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 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据材料四回答,为什么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你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学习历史不仅要掌握史实,更要学会解释史实。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1)依据材料一,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你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两则材料,你又将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在解释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天朝田亩制度》

              图二 《民报》第一号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
              (1)阅读图一和图二,回答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1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
              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据材料,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的不同,并据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三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