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 2.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 3.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B.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各类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 4.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发起趣旨》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B.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公平竞争
              C.民国建立激发了国人投资实业的热情
              D.民主共和的实现提升了民众爱国意识
            • 5.

              作为临时国会的参议院,自1912年1月28日在南京成立,中间经一次改选,至1913年4月8日在北京自行解散,在1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会220次,议决230余案。这一系列会议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是对议会政治的实践
              C.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D.核心议题是制定《临时约法》
            • 6.

              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

              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
              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
              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
              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
            • 7.

              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A.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B.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C.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D.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 8.

              下图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A.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
              B.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
              C.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井冈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 9.

              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此图说明了

              A.等级有序的华夷观是国人排斥民主共和的主要原因
              B.近代中国对西方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转变
              C.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让国人不断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D.辛亥革命让中国人认识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必然性
            • 10.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