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     ]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2.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3.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     ]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4. 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表明鲁迅先生
              [     ]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
              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
              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
              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
            • 5. “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6. 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
              [     ]

              A.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旧的政治制度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辛亥革命使中国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
            • 7.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     ]

              A.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B.瓦解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C.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 8. 2012年元旦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的纪念日。届时海峡两岸将在南京和台湾分别举行纪念大会,部分学者参加百年畅想座谈会。两岸尽管存在着分歧,但能取得共识的是
              [     ]

              ①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主共和是历史的进步
              ②臣民变为公民,开启了中国近代法治社会的一道窗口
              ③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革命
              ④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9. 下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的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举反映出

              [     ]

              A.清朝已覆灭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他说;“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很容易。”他进一步解释道:“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进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不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人类得了第一级需要生活之外,更进一步便是第二级,这一级叫做安适。人类在这一级的生活,不是为求生活的需要,是于需要之外更求安乐,更求舒服……得了充分安适之后,再更进一步,便想奢侈。”孙中山将人的生活分为“需要”“安适”“奢侈”三个等级,未必科学,但是,他实际上是在说,人的需要是不断增长、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正是人的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以他说:“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1)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不能解决当时民生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0年11月2日,罗斯福在竞选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演说时呼吁:“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福利”他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全体人民有极好的文化教育机会。”“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劳工界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险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
              ——岳西宽、张卫星译《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

              (3)指出罗斯福政府切实保护低层民众的措施,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固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较好解决广大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5)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