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遭受侵略、奴役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
              侵略、追求民主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中,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  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如下的纪念邮票(小型张):
              (1)由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对我国发动了哪些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2. 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民族复兴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巩固和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二届政协全国常委会决定届时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今天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主要理由。
              材料二  五四之后抵制日货的运动继续开展,1921年日本对华出口同比下降8696万美元,相当于1920年日本出口总额的9%.同期,中国从其它国家的进口则增长30%以上。美国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成功地造成了日本在贸易、航运和工业方面的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抵制日货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意识,给予了中国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中强大的民意支持,促成了山东的回归。
              --凤凰网《“五四”运动:救赎中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五四运动的最大成果。有人说五四运动使知识精英开始踏上救赎国家和民族之路,它给中国留下的主要精神财富有哪些?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从失败到胜利的伟大转折,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画上了句号,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开端。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人类战争史上矗立起一座战略制胜的伟大丰碑。经过战争烽火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成为领导人民救亡图存、顶天立地的伟大砥柱。
              --李洪峰《论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 3.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 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 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 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 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国民革命运动的最终结局给中共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内外因。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没有独立人格。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黑格尔
              (1)据材料一,指出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爱国主义情结的高涨,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也普遍提高,要求当家作主的愿望愈益强烈。人们不仅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战,而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到政治生活中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政策和行动,使广大民众对民主政治产生巨大的心理认同,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
              (2)据材料二,概括人们参政热情提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选举民主,即多数决策,主权在民;协商民主,即广泛参与,集思广益;自治民主,即民族平等,群众自治……选举民主是关键,协商民主是纽带,自治 民主是基础,各种民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激发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建设?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纪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6年12月9日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  ……英九在此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2008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拥有共同的血缘、历史与文化,也都同样尊崇国父孙中山先生。我们不能忘记国父“天下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国理想……-----2012年马英九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大事纪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建国理想”的实践成果。分析有利于当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宣言中认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根本原因在于:“苏联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强固,社会主义建设得到空前的胜利,五年计划立刻就要完成,这对于帝国主义非常不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占领中国东三省,不过帝国主义进攻苏联计划之更进一步的实现。……外国帝国主义看着中国国民党军阀已经不能消灭革命,看着他在中国的走狗军阀、国民党等已经不能随心所欲的替它保护并扩张对华掠夺的利益,因此便直接占领满洲中国领土。满洲事变便是最明显的表现。
              ……
              九一八事变,其实是日本帝国主义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其军国主义者长期以来必欲独霸中国满蒙的侵略野心膨胀的必然结果。尽管对于这种以武力夺取满蒙的方式,日本此时政界及军界内部还有不同意见,但在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党的势力和影响逐渐深入东北的情况下,坚持把满蒙看成是日本的生命线,大肆渲染满蒙的重要性,不惜为控制满蒙动用武力的收到军国主义影响的众多日本军人,发动这一事变至多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评材料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3)材料三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8. 自近代起,中华民族从遭受的民族屈辱中逐步崛起,国际地位日益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战的托利党议员格兰斯顿说:“在人类历史上,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洪振快《爱国需要超越林则徐》
              (1)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使中国蒙受的“永久耻辱”。
              材料二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尖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有哪些?
              材料三  当今世界新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变化,当美国的对华姿态由“俯视”变为“平视”,当“变革”的奥巴马接连派遣国务卿、财政部长及华裔部长访华先行探路,当美方在台前幕后都给予做客的中方高度重视和重新定位……
              --2009年7月31日中新网讯:法国《欧洲时报》日前刊出评论文章摘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的对华姿态由‘俯视’变为‘平视’”的原因。
            • 9. 文明史观认为,社会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类创造和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类自身文明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体都由三个要素构成,这就是它的议事职能、执行职能和司法审判职能……(应)通过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它(指城邦)的治权。”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正不是某一个自身存在妁东西,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它是一种契约,是每一次在一些国家内部为了不损害他人和不受他人损害而制定的契约。”
              --古希腊•伊壁鸠鲁《主要原理》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对近代法国哪些启蒙思想家有明显影响?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1858)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早期有名的纺织厂主。1815年,他提出了 “人道的工厂立法”的思想并领导了争取工厂立法的斗争。在一次工厂主会议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童工和成年工人状况的措施,但没有得到工厂主的支持,于是他向议会提出了一项法律草案。其内容主要包括:(1)机器厂房的正规劳动时间每天限于12小时,其中包括1.5小时的进餐时间;(2)10岁以下的儿童不得受雇在机器厂房内工作,或者10岁至12岁的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3)男女儿童在阅读和写作能力还不能实际应用、算术四则还不能理解以前,不得受雇在任何工厂工作。在欧文等人不懈的努力下,英国议会在1819年通过了保守的工厂法。
              --摘编自鲁运庚《欧文对英国早期工厂立法的贡献》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该材料为我们了解19世纪初期,英国文明发展状况提供了哪些信息?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的延安,他们想亲眼一睹这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到底与国统区有什么不同。根据观察,他们描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农村改革家”,实行着一种“有效的大众民主”。就连以亲国民党立场著称的美国总统驻华特使赫尔利也在访问延安后评价说,中共是“中国惟一真正的民主分子”。他们相信,蒋(介石)不会改革他的政权,但“中国的命运不是由蒋掌握,而是掌握在共产党手里”。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来访者为什么把中国共产党人描述成“农村改革家”和“真正的民主分子”?(4分)中共“七大”提出的哪些政治主张为共产党掌握“中国的命运”作了重要准备?
                     材料四  在西方民主政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精英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继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之后,妇女、少数族群等也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力,西方民主从精英民主转型成为大众民主。在大众民主下,很多政治人物为了选票,只管向选民作无限的许诺,而不管经济体能否支撑日益扩张的福利。在经济体不能创造庞大的财富来支撑福利和公共开支,但国家又无法增加税收的时候,西方政府就走上了靠国债度日的赤字财政,向人民借钱、向国外借钱、向未来借钱。这就是欧洲等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
              --摘编自郑永年《大众民主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4)据材料四,概括西方民主“从精英民主转型成为大众民主”的主要表现。简要评析作者认为“大众民主”是当前“欧洲等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的观点。
            • 10. 图片作为一种历史资料,承载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面貌。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从如图1、2中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应包括图片的历史背景、主要寓意)。
              (2)观察如图3、4两幅书影,任选其中一幅撰写说明词(应包括时间、制定机构和历史地位)
              (3)如图5、6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任选一幅图片撰写说明词(应包括时间、事件、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