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7年10月,詹姆斯贝特兰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并向毛泽东提议,可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说些什么,于是毛泽东给艾德礼写了一封亲笔签名信。在信件中:毛泽东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封信的历史价值在于(  )
              A.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B.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
              C.展现了中共寻求与英国政界建立关系的尝试
              D.表现了毛泽东的外交才能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 3. 反腐倡廉,提高政府官员的行政能力和效率,是古今中外政治史的一个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依照传统理论,从政之道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和品性,一个从政者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人居于官位,一方面能保证更大程度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能,防止权力异化,另一方面,在“上行下效”的原理下,好的官德会形成良好的官风,好的官风又会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气,如果民众都能自觉效法官员的道德行为,天下之治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儒家一贯秉持“有治人,无治法”的观点,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这一观点为后代执政者所普遍接受。
              --孙季萍  冯勇《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权力制约机制》
                  材料二  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但它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
              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下的为官和施政之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4.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发表的《终战诏书》说道:“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交战已阅四载……”这段内容的错误在于(  )
              ①抹杀了战争的实质      ②推卸战争的责任
              ③模糊概念,否认对中国的侵略      ④“终战”表明日本承认自己的失败和投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战争与经济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37年开始,国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内迁,到1942年,四川已有新式钢铁企业44家,为抗战前夕的22倍,其中战时新建的占80%以上。其他如兵器、冶金、机械等工业部门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在内迁过程中,四川的民族资本企业--民生轮船公司联合招商局等公司,组织大量船只,将上海、苏州、无锡等东部地区的工厂设备、学校和机关,日夜不停地运往长江中上游。1938年秋,民生公司用22艘轮船和860只木船,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滞留人员抢运入川。在这次撤退中,民生公司共计损失船16艘,牺牲员工116名。工业企业内迁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据贾大泉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0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苏两国产业大转移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 6. 文明史观认为,社会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类创造和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类自身文明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体都由三个要素构成,这就是它的议事职能、执行职能和司法审判职能……(应)通过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它(指城邦)的治权。”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正不是某一个自身存在妁东西,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它是一种契约,是每一次在一些国家内部为了不损害他人和不受他人损害而制定的契约。”
              --古希腊•伊壁鸠鲁《主要原理》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对近代法国哪些启蒙思想家有明显影响?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1858)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早期有名的纺织厂主。1815年,他提出了 “人道的工厂立法”的思想并领导了争取工厂立法的斗争。在一次工厂主会议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童工和成年工人状况的措施,但没有得到工厂主的支持,于是他向议会提出了一项法律草案。其内容主要包括:(1)机器厂房的正规劳动时间每天限于12小时,其中包括1.5小时的进餐时间;(2)10岁以下的儿童不得受雇在机器厂房内工作,或者10岁至12岁的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3)男女儿童在阅读和写作能力还不能实际应用、算术四则还不能理解以前,不得受雇在任何工厂工作。在欧文等人不懈的努力下,英国议会在1819年通过了保守的工厂法。
              --摘编自鲁运庚《欧文对英国早期工厂立法的贡献》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该材料为我们了解19世纪初期,英国文明发展状况提供了哪些信息?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的延安,他们想亲眼一睹这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到底与国统区有什么不同。根据观察,他们描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农村改革家”,实行着一种“有效的大众民主”。就连以亲国民党立场著称的美国总统驻华特使赫尔利也在访问延安后评价说,中共是“中国惟一真正的民主分子”。他们相信,蒋(介石)不会改革他的政权,但“中国的命运不是由蒋掌握,而是掌握在共产党手里”。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来访者为什么把中国共产党人描述成“农村改革家”和“真正的民主分子”?(4分)中共“七大”提出的哪些政治主张为共产党掌握“中国的命运”作了重要准备?
                     材料四  在西方民主政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精英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继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之后,妇女、少数族群等也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力,西方民主从精英民主转型成为大众民主。在大众民主下,很多政治人物为了选票,只管向选民作无限的许诺,而不管经济体能否支撑日益扩张的福利。在经济体不能创造庞大的财富来支撑福利和公共开支,但国家又无法增加税收的时候,西方政府就走上了靠国债度日的赤字财政,向人民借钱、向国外借钱、向未来借钱。这就是欧洲等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
              --摘编自郑永年《大众民主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4)据材料四,概括西方民主“从精英民主转型成为大众民主”的主要表现。简要评析作者认为“大众民主”是当前“欧洲等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的观点。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摘自《文化地理学》请回答: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
              (3)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渐恢复”?反映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4)海外华侨历来关心祖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作出哪些贡献?
            • 8.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2010年9月18日全国各地纪念“九一八”79周年

              勿忘“九一八”

              9月18日,沈阳市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前撞响警世钟,并在全市拉响防空警报,纪念“九一八”事变79周年,警醒人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当天南京、重庆、哈尔滨等全国各大城市的民众纷纷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
              材料二 2010年9月25日1时12分中国被扣船长打着V字手势回国(下图),激动地表示:感谢祖国和人民,抗议日方非法抓扣。

              詹其雄登机打出胜利手势

              9月25日凌晨,被日方在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搭乘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安全返抵福州。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政跃、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到机场迎接。
              凌晨4时,中国政府派出的包机缓缓降落在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停机坪。舱门打开,詹其雄快步走下飞机,与手捧鲜花等候在机场的亲属紧紧拥抱在一起。由外交部和农业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同机返回。
              历尽艰难、终于返回祖国怀抱的詹其雄激动地说:“这次能够平安回来,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感诩祖国人民对我的关心。”
              “日方抓扣我是非法的。钓鱼岛是中国领土,我坚决支持政府的立场。”詹其雄说。日本冲绳县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决定以“保留处分”形式放还非法抓扣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4日答记者问时重申,日方对中方船长进行的任何形式的所谓“司法程序”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请回答:
              (1)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并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它给中国社会和当时的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警钟长呜勿忘“九一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观察当今运动的历史,日舰冲撞中国渔船是怎么一回事?钓鱼岛问题又是怎么一回事?你对中国船长詹其雄所为有怎样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有哪几件特别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今中日两国的明智国人应该铭记?我们勿忘“九一八”的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是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的救助
            • 10.        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分析下列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学习雷锋好榜样”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