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14分):

              ①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

              (1)诗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什么条约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 哪一年?

              (2)诗②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诗③反映的反共高潮是什么?

              (4)诗④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什么战役?结果怎样?

               

            • 2.

              (27分)研究中国的外国人那么多,费正清算得上是名气最大、最成功的一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在这炮火连天的时刻,一位25岁的美国学者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他就是后来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上世纪40年代,当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时,他看到了抗战的艰辛、国民党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压以及对整个局势的逐渐失控。他不断提醒美国政府,不能简单地将国民政府视为盟友。他还预测毛泽东及共产党会获胜,主张与中共建立关系。1949年后,中美之间充斥着隔膜与对抗,费正清也腹背受敌。苏联称他是“资本帝国主义的辩护者”;中国说他是“美帝国主义的第一号特务”;美国政府则视他为要对“美国丢失中国”负责的人,他一度要前往国会接受质询。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调整时,费正清的远见卓识终于被中美高层所重视。他的书几乎同时被尼克松和毛泽东摆上案头。1968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前,曾与费正清有过深入的交谈,之后基辛格承认“那次谈话改变了历史”。1991年9月14日,费正清在波士顿去世,终年84岁。临终前两天,他依然在写中国。

              ——据《环球人物》2013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32年初日本在上海不宣而战的历史背景。与此同时,美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渡过难关?(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40年代费正清以情报协调局驻华代表的身份第二次来华的原因。为什么1949年以前费正清主张美国政府与中共建立关系?(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49年后费正清腹背受敌的主要原因。基辛格所说的“那次谈话”改变了什么历史?(10分)

              (4)从费正清个人的经历来看,你认为一位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 3.

              (12分) 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她像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具有“东方明珠”之美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1.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2分)

              2.上海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列举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名称及其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3分)

              3.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2分)

              4.1996年4月,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上海建立“上海五国机制”。2001年6月,该机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这一组织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该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5分)

               

            • 4. 海关守护着国家的经济大门,它的古今变化折射出国家对外关系的历史与现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广州。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闹。有番长为主,领市舶使籍(登记)其名物,纳舶脚(税),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者。
              ——《唐国史补》卷下

                     材料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平。其后,疆臣请开海禁,报可。康熙帝下令设置闽海关、粤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并建立海关监督署专事管理。对外开放的口岸大小百来个。
              ——据《中西纪事》等书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高宗(乾隆帝)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江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诸多禁令。
              ——《国史概要》第395页

                     材料四: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规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议允。
              ——摘自《望厦条约》第二款

                     材料五: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六:1987年,李先念发布第5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该法的各项基本原则,突出了新时期我国海关的宗旨。
              ——据《中国海关史话》第378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唐代海外贸易及其管理制度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将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指出清朝(康熙二十二年以后)与唐朝海外贸易管理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一度开放海禁的政治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所述规定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所说的《望厦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定的?该条约第二款的要害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那时改革海关制度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六所说的“新时期”以什么为开启的标志?新时期里,我国海关的宗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题文】
              中共80 年历程,80 年辉煌,历史实践证明了一条真理:中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请回答:
              (1)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什么?
              (3)遵义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含义是什么?
              (4)指出中共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