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在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苏皖等老区,继续“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在乡、区、县、边区四级政权建设中,除汉奸、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及精神病患者外,不分阶级、党派、民族、职业、财产、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平等、普遍、自由和直接选举原则,采用直接投票、投豆豆到碗、送票箱到家门等形式,选举时,选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头戴鲜花,有的骑毛驴翻过几座大山选出自己拥护的人。
                                                   一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主政治与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 2.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近代英国政治思想家阿克顿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材料三: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请回答:
              (1)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英、法、美近代代议制确立为史实,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对以后的欧洲和世界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4)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 4.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丘逢甲《离台诗》(1895年)
              材料二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诗中“宰相有权能割地”的“割地”指的是什么?它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重要影响?
              (2)材料二诗中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道路,这条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材料三诗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远征”有一件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哪一事件?
              (4)材料四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 5.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8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图1)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图2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奂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蜕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3)依据材料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对此你有何认识?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乡村转向城市。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和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