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
              A.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B.“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
              C.“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
              D.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 2. “康有为的变法指导思想分为必变大变速度论、君权变法论、变于下论和兴民权论。它们回答了变法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基本方式和最终目的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材料意在说明(  )
              A.康有为的变法解放了思想
              B.康有为的思想形成了完整体系
              C.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康有为的思想具有复杂性
            • 3.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美时旁听了英国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 吵架,“无甚可观”;而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拿提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
              A.反对政治变革、出卖国家主权
              B.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认识
              C.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已等同维新派
              D.政治观点与外交理念在当时中国是最先进的
            • 4. 19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
              A.契约立国
              B.以法治国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 5. 梁启超说:“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这说明(  )
              A.梁启超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
              B.梁启超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
              C.梁启超认为中国不适合开议院
              D.中国民众普遍接受了君主立宪
            • 6. 康有为说:“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伴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二更时分)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此说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B.论证变法的权威性
              C.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D.增强国民民主意识
            • 7. “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最可能的是(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 8.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世界潮流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主政治
              C.社会主义
              D.经济全球化
            • 9.

              晚清名人黄遵宪曾说“近年以来,民权自由之说遍海内外,其势长驱直进,不可遏止,而或唱革命,或称类族,或主分治,亦嚣嚣然盈于耳矣。而仆仍欲奉王权以开民智,分官权以保民生,及其成功则君权民权两得其平。”由此推论,黄的思想主张是( )

              A.中体西用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 10.

              1895年严复在《辟韩》一文中指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1912年严复又认为自古以来只有强人政治才能统治中国,在《与熊纯如书》中说到,“自吾观之,则今日中国须有秦政、魏武、管仲、商君,及类乎此之政治家,庶几有济。“由此可见

              A.严复从提倡民权走向反对民权
              B.严复的思想主张日趋保守落后
              C.严复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D.严复的主张体现了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