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③②④
            • 2.
              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C.领导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3.
              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B.经济的工业化
              C.救亡图存D.思想的自由化
            • 4.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指清王朝)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变法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3分)
            • 5.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
            • 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收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基于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10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
              人物
              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人物编号
              人物
              人物速写

              梁启超
              号称“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林则徐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

              李鸿章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魏源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李大钊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陈独秀
              《新青年》的创办者

              曾国藩
              创建了“湘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4分)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4分)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2分)
            • 8.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 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 9.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为维护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其中的“国”、“法”分别是指 : 
              [     ]

              A、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三民主义
              D、中华民国和三民主义
            • 1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斗争包括
              ①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发动二次革命 ③发起护国运动 ④开展新文化运动
              [     ]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