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到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国家的对外政策往往决定着文化的交流广度与深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期孤立、封锁,造成了中国文化与世隔绝。直到中国重新融入主流世界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10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或阻碍)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4分)
            • 2.
              与晚清时期相比,在民国时期的西学东渐中扮演了“盗火者”角色的是(   )
              A.回国留学生 B.传教士 C.开明士大夫 D.政府官员
            • 3.
              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思维导图,这说明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A.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 4.
              (24分)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教宣传品, 占总数的69%。 另外,13种为天文地理、历史、医学等科学读物,占总数的30%。设在十三行的博济医院,即新豆栏医局,门庭若市,成为传教士扩大西方文化影响的重要场所。1848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合信(Benjamin Hobson)来的这里,在金利埠创办惠爱医院。……1850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Andrew Patton Happer)在广州开办男子日校,三年后又开女子日校、寄宿学墅各一所。这是广州新式教育之始。
              (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学在中国传播有哪些主要途径?(8分)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哟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分)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4分)
            • 5.
              西学东渐给近代中国思想以深刻的影响。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866年底,洋务派筹备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招收30岁以下初通汉文并科甲正途出身的人,入馆专攻西学。此事引起了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对洋务派这一举措慈禧太后的态度应是     
              A.坚决反对B.坚决支持
              C.犹豫不决D.基本支持
              小题2:维新变法期间,由梁启超主编、被誉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的是
              A.《中外纪闻》B.《时务报》
              C.《湘学报》D.《国闻报》
            • 6.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 7.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1912年教育部不可能颁布的教育政策是()  
              A.“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
              B.“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C.“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实利教育,类似理科)不必分科”
              D.“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 8.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