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581年,明朝正式推广“一条鞭法”,鼓励民众用白银支付税款,这不仅直辖导致白银成了当时经济社会的主导货币,也影响了之后200年全奎世界白银的走向。……沃德•巴特雷在《1450 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二”而据厄尔•汉来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德]贡德一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6至l8世纪世界白银流向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不仅腐蚀了中国的政治肌体,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而且由于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也导数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和金融紊乱。白银外流问题,早在18世纪就成为中国金融财政的突出矛盾,因此嘉庆年间曾多次申禁银两出。19世纪初叶,白银外流现象更加严重。据黄爵滋的估算。仅广州一地“道光二年(1822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1813年)至十四年(1834年)岁漏银两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令(即道光十八年,1838年),漏银至三千万两之多。此外,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各地,合之亦数千万两。”
              --摘编自《中国全史》
              (2)结合材料总结白银流向的变化和原因,并分析该变化时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 3. 历史上的上海变迁
              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置再次把上海推向改革的前沿,历史上的上海也曾出现过“特区”。
                     材料一  1846-1900年上海城区的演变
              注:①为旧城区 ②为英租界 ③为美租界 ④为法租界 ⑤为公共租界(有英美租界发展而来)
                      材料二  近代上海是在东西文化交互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上海城市特质及其魅力》
              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你叙述上海城区构成的演变过程,并概括其变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近代上海“在西方人眼里是东方,在中国人眼里是西方”?
            • 4. 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如图所示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息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5. 近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种城市用地需求的递增,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速度势必加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以后,伦敦出现了改善住房的团体。……致力于为工人建造康价住房;但收效甚微。从
              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了由建筑商乔治•皮鲍迪和悉尼•沃特姿发起的“模范住宅”运动。由于在伦敦中心不可能人人自己有一幢房屋,而且工人也负担 不起,因而他们大约同时开始建造成排的杂院房屋。……从1860年开始,英国政府共制定和实施了托雷斯法、克罗斯法……1880年议会修改并通过了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 权地方政府占有土地,建造或者改造一些建筑以适合工人阶级居住;公共工程借贷管理局被授权为此目的而垫款。”
              -吴铁稳、张亚东《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夕伦敦工人的住房状况》材料二:19世纪切年代,房地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上海迅速崛起……1860年至1862年,太平军三次逼近上海,又对租界房地产起了推动作用。有洋枪队保护的上海租界成了避难所,士绅和平民大量涌入。……到1911年,外国房地产商已有三十家,携巨资来沪定居的地主、官僚、富商也纷纷加入。
              -李扬《上海房地产的百年动荡》材料三:上世纪20年代,美国一股炒卖房地产的狂潮越来越汹涌澎湃。其中1925年,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居然出现了2000多家地产公司,一向保守冷静的银行界也纷纷加入炒房者行列。不久美国房地产市场趋于姜缩,许多人拖欠货款。1929年10月,美国房地产  市场骤然滑坡。
              -龙福永《中美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业概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列举民间和政府分别解决上述现象的措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X10年代至20世纪初上海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房地产业产生巨大泡沫的原因。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如何解救那些受房地产泡沫冲击的行业?
            • 6. 上海港口贸易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000美元)
              年份1843-44184518461847184818491850
              总输入2522519538894312253344133909
              棉制品1671425530803311183630522618
              毛织物557804623782327809501
              砂  糖24317082147
              杂  物292136186176200470643
              总输出2360604664926726508165148021
              322222120271834165420192427
              生  丝2003380644304819333144175529
              杂  货35193573967865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问题:
              (1)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2)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这些变化对上海发展有何影响?
            • 7. 某同学对鸦片战争很感兴趣,为此他收集了当时中英双方军队的相关资料。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清军英军
              武器清军使用刀矛弓箭和鸟枪,刀矛弓箭手和鸟枪手比例约是5:5;鸟枪的原型可追溯至1548年的(明嘉靖二十七年)的葡萄牙火绳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1-2发/分钟。
              清军使用的火炮,如同其鸟枪,可以追溯至明代。至鸦片战争,火炮使用的年限大多已经很长,清初铸造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前明遗物。
              英军使用两种军用枪:一是伯克式前装燧发枪,枪长1.16米,射程月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约在1800年后装备部队;二是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约在1838年起陆续装备部队。
              英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与机理与清军差不多,但制造工艺先进,质量好,有瞄准器具,射击范围广,射程远,射速快。
              火药清军制造的火药仍按照明朝末年配方,主要凭借经验的层积,以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英军制造的火药,按照1825年黑色火药最佳化学方应方程式,反复实验确定最佳配方,由近代工厂生产。
              军舰清军水师舰船有数百之多,基本特点是船的吨位小,船上安炮少,任务不是出海迎敌,而是近海巡缉,守卫海岸。英国海军主要作战军舰仍为木质风帆动力,只有少量蒸汽动力铁壳明轮船,军舰较大,吨位从百余吨至千余吨,火炮较多,从10至120门不等,机动性强。
              兵力清军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80万,战争期间抽调到前线作战的兵力达10万人。英军正规军月14万,国民军约6万,总兵力达20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兵力约7000人,后增兵,最多时达2万人。
              --据《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有学者认为,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洋枪洋炮”。“洋枪洋炮”出现在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概括英军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请从非军事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茅海建先生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试分析其原因。
            • 8. 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也是思想家的讲学之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图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元代17.2361.150.3321.28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59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浙江新式实学书院最早出现在宁波。光绪五年(1879 年),知府宗源瀚在月湖竹洲创建辨志书院,……分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垒,各设垒长,创甬上开设舆地、算学等新学科先导。
              --唐晓明《晚清浙江书院教育的变革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图,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时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经济、思想、科技条件。
              (2)根据材料一表,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书院与近代书院在学习内容上的差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波能在浙江率先创办新式书院的文化因素。
            • 9. 在历史研究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往往因研究者所据的历史材料、所处的时代或持的立场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关于西周的历史
              他(周武王)把过去已给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而获致第一步的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的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
              --罗香林《中国民族史》
              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城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
              --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
              (1)两位研究者对周代历史的认识哪些是相同的,又有何明显的不同?
              材料二  关于鸦片战争
              此次的战争,表面上是因为禁止鸦片问题而起,是中英两国的战争,然而就战争真意义来说,可称为中西文化的冲突。……由……种种观念不同的冲突,构成连续不断的冲突事实,遂终至于以炮火相见。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一1926年)》
              文化和体制上的不同,外交平等的问题,以及司法权上的冲突并不会导致战争。……(英国)所代表的巨大经济力黄,大得无法限制,他们肩负着一项使命,砸烂不合时宜的广州贸易制度,推翻过时的朝贡外交……这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
              (2)两位研究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有何不同的认识?导致他们观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0. 近代上海变迁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但作为松江府辖下的一个滨海小城,上海始终仰慕苏州,追随杭州。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即在世界上引发了淘金热潮…….1881年《申报》载文:“人之称誉上海者,以为海外各地惟数法国巴黎斯为第一,今上海之地,不啻海外之巴黎。”后来出版的《上海指南》用三个排比句来形容上海形象:上海,世界第六大都市;上海,东方的巴黎;上海,西方的纽约。
              材料三
              近代上海的崛起,不仅改变江南固有的城市格局,而且加速了上海与江南腹地的互动,并以一种新的经济力量,重构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20世纪初期,就已有人把这种互动中的重构,不无夸张地称为“普遍的‘上海化’”。以前是上海“城中慕苏、扬余风”,现在轮到苏、杭来沐浴“海上洋气”了;以前富庶莫过苏杭,现在是“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
              --苏智良《上海城市的现代化历程》(1)明清时期上海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文秩序”呈现怎样的特色?
              (2)上海开埠后至今已有多少年?最早来上海淘金的洋人主要来自哪些国家?
              (3)近代上海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力量”和“人文秩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近代上海地位的变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