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织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物产和技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材料二: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亳厘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西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各产生了怎样的直接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人均GDP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单位: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


              阅读上图,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B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影响C时段中国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材料二: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最高峰时段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官和商的合作虽然皙时缓和了外部压力,但是企业内部引进了封建势力,同样又发生了许多困难。政府的贷款利率极高,是一种饮鸩止渴的高利贷;企业得到的减税、免税、专利等特权,要以承担苛重的封建性义务作为代价;一批寄生虫官僚,硬被安插在企业各级机构里,贪污舞弊,无所不为。官督商办把官和商两种不同的力量揉合在一个企业里,两者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愈演愈烈。
              —摘自戴逸《洋务运动历史试论》

              材料三  19 世纪70 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开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合法地位,直到 1898  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四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分析洋务派开办民用工业的方式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3)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业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民族工业、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