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坐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枝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形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材料四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民族企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联系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议席的对比及所学知识说明了什么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些趋势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法治社会逐步代替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首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银元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摘录自徐立志《清末商事立法研究》


            材料二: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摘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政府经济政策改变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改变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钦定宪法大纲》中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并指出其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有472项在中西部,占68%。
            材料三 1965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形成了一个持续长达三年多的三线建设和工业内迁时期,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了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成了30多个新兴城市,大部分集中在西部。
            材料四 进入80年代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我国区域经济新战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帮助内地发展,沿海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中国当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布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布局发生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地理上,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从而对商品的分配和战争的进行都颇具影响。所以,一旦在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势力,就在中国内地拥有了优势,并且能自由、稳定地通过长江沟通海洋;而在长江地区的商业优势又会加强其他方面的有利地位。这些合在一起,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时长江流域施加影响,而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也会被更广泛地、均衡地  扩散到全国。在长江流域丢下一颗种子,它会结出一百倍的果实,在其他地区也有三十倍的收获。                                     
            ——摘编自〔美]马汉《海权论》(1890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列举世界范围的至少三个史实来论证这一核心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对“外部海上国家”的建议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汉所谓“中国由此得到的益处”主要指什么?结合时代背景概括西方国家由此得到的益处又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民国时期存在三大财团:华北财团、江浙财团、华南财团,其中江浙财团资本最为雄厚、所属工商金融机构最多、与政权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在民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与衰弱,在民族资产阶级中极具代表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中国遭受的曲折与困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晋商”,也有“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早在1403年,就是明成祖的时代宁波人就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邮局,叫做民信局。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运送货物都要找当时的镖局运送的。当时的民信局书信、报刊、银票都可以邮递,同时兼送货物。人家凭什么把书信.契约交给你?因为宁波商人的信用是绝佳的,非常注重信用。基本上可以说是一诺千金似的信用……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宁波帮”兴盛的具体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1904年,清廷户部尚书鹿钟麟奉谕组建大清户部银行,因国库空虚,邀请民间资本入股,原受邀的山西票号一致拒绝入股,结果使户部银行由江浙绸缎商筹办。1908年,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中国银行的前身),资本扩充至一千万两,大部分由江浙商人掌握。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江浙财团”投资人和主办人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有些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官僚,出身于买办,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不少集团带有较浓厚的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倾向,但其民族资本成份则是主要的。其代表人物曾表现过一定程度的反帝﹑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他们中某些人支持过广东革命政,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工人运动的高涨,又表现了较强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特别是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使他们感到恐惧。当蒋介石准备发动“四·一二”政变时许多人站到了蒋介石一边。
            (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评“江浙财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江浙财团希望南京政府能够实现国内的统一和稳定,取消外国企业在华的经济特权,虽然蒋介石与其有共同点,但蒋介石主政期间致力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于江浙财团所掌握的银行业这样的命脉行业,是必定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控制下,这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三十年代随着日本入侵的威胁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对经济的统制程度日渐加深,至1935年时,全国2566家银行有1971家被国民政府控制,江浙财团在经济上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它们中许多银行和企业被兼并,逐步地沦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附庸。这种局面的形成,标志着江浙财团开始瓦解。
            (4)联系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江浙财团在近代发展受阻并最后瓦解的主要因素。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1)材料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0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1937年,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
             ——《荣氏家族显赫中国百年》

                   材料二: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1)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2)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
            (3)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行道上;此外他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
            (4)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用科技治水,修堤筑坝并举。
            (5)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洲师范学校,翌年建立;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
            (6)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 
            ——摘自“南通市市政建设网”

                   材料三: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以每年71%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每年以41%的速度增长。2005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为49.7%民营企业出口额高达148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2%,高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增水平,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6.4个百分点,在中国外贸200强中占据13个席位,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架起民营经济腾飞的支点》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4年至1922年的荣氏企业获得巨大发展,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37以后为何遭到空前浩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采取的措施涉及哪方面,并指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荣氏兄弟.张謇等为代表的实业家想通过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你认为“实业”能“救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后民营企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认为民营企业要发展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