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图说史是历史研习的方法之一,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注: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1)材料一图中A、D两点分别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什么样的演变状况?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图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图2美国1787年宪法


              (2)请任选一幅图片,进行描述和阐释。(内容应包括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上海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并为该同学补写全辛亥革命的影响、启示。
              辛亥革命——①(副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
              (1)推翻清朝帝制
              (2)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废除官厅称呼,改称谓
              (2)废跪拜礼仪
              (二)
              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
              (1)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
              2.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2)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影响: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款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一切规费全行革除,如有海关胥役需索,中国照例治罪。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第二十五款合众国民人在中国各港口,自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民人在中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     
              第三十二款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其兵船之水师提督及水师大员与中国该处港口之文武大宪均以平行之礼相待,以示和好之谊;该船如有采卖食物、汲取淡水等项,中国均不得禁阻,如或兵船损坏,亦准修补。    
              ——《望厦条约》

              材料二  废除《辛丑条约》,美国“放弃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等。条约还规定新约中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的,应由中关双方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
              ——摘编自1943年1月11日《中关新约》  

              材料三    中关贸易状况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美国在中国攫取了哪些特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其背景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炼材料三的主要信息,并分析其原因和由此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材料三  下列是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人类经历了怎样的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影响文明转型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是什么?(4分)

               

               

               

               

               

               

              (3)概括说明材料三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2分)

               

               

               

               

               

              (4)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商人,想投资创办企业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4分)

               

               

               

               

               

               

            • 5.

               社会文明,作为人类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样式,可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或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   “百年张裕,传奇品质”。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2002年7月,张裕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的图片分别代表了哪种文明,推动图一向图二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4分)

               

               

               

               

               

               

              3.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的政治前提是什么?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的?(4分)

               

               

               

               

               

               

              4.从创建到20世纪80年代,张裕葡萄酒公司这一民族工业的传统品牌,经历了哪几次主要发展机遇?简述每次发展机遇出现的原因。

               

               

               

               

               

               

               

               

               

               

               

               

               

               

               

               

               

               

               

               

               

               

            • 6.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日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日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日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
              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五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假如没有孙中山,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功绩,中国将很难走出推翻皇帝做皇帝,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怪圈。而在辛亥革命以后,尽管通往自由和民主的道路仍然无比艰难,但有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为鉴,任何人想再帝制自为,再让已经被废黜的小皇帝回到北京皇宫,再复辟形形色色的专制制度、专制意识,都注定逃不过人民的唾弃,都注定会失败。
              ——梁峰《从现代化看辛亥革命》

              材料二 资本主义现代化暴露出许多问题,社会主义则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而其自身的发展,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钱乘旦《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一个社会将固守于传统系统的政治领导转变为热心于彻底现代化的政治领导的过程。对于新中国而言,“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才是“中国奇迹”的核心。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两例说明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说一说你怎样理解“中国奇迹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阐述你对现代化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使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学习与创新
              材料一: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建设与发展
              材料三: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仅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在1926-1937年,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
              ――摘自《星岛环球网》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到1936年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反思与继承
              材料四: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的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

              材料五:山东很多城市与中国其他许多大城市的路名相同,如济南与广州的中山路、青岛与上海的民生路等。
              (4)根据材料四、五,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女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对女工权益的保护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早的女工大概出现于1861年。这年的5月,上海首家机器缫丝厂——怡和丝厂建成……最初是雇佣有经验的中国男工,工资每天300铜板(约0.27美元)。厂方很快发现女工是最经济也是适应力最强的劳动力来源,于是陆续辞退男工。同年7月,该厂已雇佣25名女缫丝工,工资每天100铜板。
            ——李帝《近代中国女工的产生及婚姻家庭生活概况》

            材料二 女工们一天工作十三小时以上是非常普通的,而微薄的收入都被占有女孩子的承包商赚去了。他买一个女孩子花三四十块银元,而在三年的合同期间,他希望从每个奴隶身上赚到二百元左右。在这期间,他让她们住在拥挤的宿舍里,给她们吃的是腐败的食物,还要看住她们不让逃走;如果走失了一个女孩子,他得赔六块钱给工厂。
            材料三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草案)》完成。其中规定:女工怀孕后,应实行生育前的定期检查……所费时间,以工作时间论。1960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妇联共同提交的《关于女工劳动保护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工,给以工间休息,有条件的,还应该不让她们做夜班。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3年11月,卫生部颁发《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
            ——潘锦棠《中国女工劳动保护制度的沿革》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女工的工作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女工权益保护工作的特点。从民主政治发展角度,简要分析女工权益保护工作在新中国不断得到推进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评价新中国在解决女工问题上的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