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

              国家

              1895年

              1899年

              1913年

              1918年

              1921年

              英国

               

              11.7%

              11.4%

              8.5%

              11.8

              美国

               

              9.5%

              7.6%

              12.8%

              17.3

              日本

              3%

              11.5%

              19.5%

              38%

              2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

               

            •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选择说法正确的序号。(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阶段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用。(6分)

               

            • 3.

              材料一 近代中国各年进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

              品等

              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

              资料

              1893

              6

              8

              10

              76

              1910

              5

              1

              10

              10

              64

              1920

              2

              2

              21

              19

              56

              1930

              7

              9

              23

              13

              58

              1936

              1

              7

              36

              10

              45

              近代中国各年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

              矿产品

              (机采)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16

              24

              1

              54

              5

              1910

              31

              2

              5

              11

              19

              23

              9

              1920

              34

              9

              8

              2

              13

              32

              2

              1930

              41

              2

              4

              5

              12

              21

              5

              1936

              41

              6

              6

              7

              6

              34

              1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正常的商品交易是不可能直接依靠暴力来强制进行的。进口商品比在国内生产相同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便宜,或者国内不能生产相同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中国并非弊大于利之举。在进口贸易中,西方的工业产品、生产技术以及与此俱来的管理知识、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是以往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外族入侵所无法比拟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进步。中外经济的交往,尤其是对外贸易提供了国与国之间、生产方式与生产方式之间横向比较的机会,也提供了争取近代化的有力手段。——摘自《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别归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17分)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9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 5.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民族工业发展柱状图(仅统计创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

              ——依据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的数据编制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重新全面厘订了经济法规……在1928~1936年间所颁布的有关经济问题的法规约有500项之多……适度鼓励改进生产技术,发展民办实业是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新动向之一……使这一时期的民营经济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虞和平《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金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6.

              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的比重为25﹪.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9﹪和5.5﹪。……到1920年有5200万人居住在2722个城市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9﹪。

              ——杨荣《工业革命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材料四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幅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美国城市化模式不是中国城市化的样板》

              材料五  7月21日,由于暴雨天气,水漫北京,造成严重的人员、物质损失,7月27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说,“7.21”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永远铭记这个教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以人为本,并确保这样的灾难不再重现。”

              ——新华网2012年7月27日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美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这些因素是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的?(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7.21’特大自然灾害”,思考当今中国城市化与美国城市化存在着哪些相似的问题?(4分)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何启示?(3分)

               

            • 7.

              (12分)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清代岁入结构统计(单位:万两 比重:%)

              年份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捐输

              官业收入

              总计

              1766

              3986

              72

              574

              11

              540

              10

              449

              8

              5549

              100

              1893

              3156

              36

              1356

              15

              3817

              43

              550

              6

              8898

              100

              1903

              3546

              34

              1250

              12

              5340

              51

              356

              4

              10492

              100

              1911

              4967

              17

              4632

              15

              8632

              29

              4264

              15

              7696

              26

              30191

              100

              请根据上表,围绕清代经济变化,至少提炼出三个涵盖若干数据的主题并利用表中信息加以简要阐释。

              示例:

              主题:清代经济总体而言处于发展状态。

              阐释:田赋、关税及岁入呈明显增长趋势。

               

            • 8.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3分)

              材料三             20世纪70—9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年份

              人民币(亿元)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差额

              1978

              355

              167.6

              187.4

              -19.8

              1985

              2066.7

              808.9

              1257.8

              -448.9

              1988

              3821.8

              1766.7

              2055.1

              -288.4

              1991

              7225.8

              3827.1

              3398.7

              428.4

              1995

              23499.9

              12451.8

              11048.1

              1403.7

              1997

              26958.6

              15152.8

              11805.8

              3347.0

              ——《中国统计年鉴(1998)》,620页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的认识。(2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3)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2分)这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2分)

               

            • 10.

              (2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表1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  表2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

              表2

              进口商品

              年代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建筑用品;

              设备、器材

              合计

              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

              1903

              0.7

              14.3

              15.0

              22.3

              62.7

              85.0

              1910

              1.5

              16.0

              17.6

              17.0

              65.4

              82.4

              出口商品

              时间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1893

              15.6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4

              17.2

              11.9

              32.9

              6.8

              1910

              39.1

              0.7

              13.1

              14.7

              28.3

              8.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共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7分)

              (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8分)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