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张1842年法国庆祝铁路开通的海报。1837年,在巴黎至圣日耳曼之间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从而激起了法国的铁路热。几年之间法国出现了33家铁路公司,但有很多最终破产。1842年,颁布了铁路组织法,开始建立了国家铁路系统,由国家监管,私人公司经营。到1850年,法国已有200多公里的铁轨。
              --《泰晤士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国19世纪中期出现铁路热的原因。
              材料二  最近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者让位给企业大亨,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力……一百年前的商业规模尚受到地域的限制,如今却可以覆盖全球;以前的商业订单由人或邮政马车来传递,现在则代之于信件、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来传递。
              --1903年弗兰克•麦克维《近代产业制度》
              (2)依据材料二概括此时期的经济特征。并回答出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投入大海。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由于地近京畿,引起朝野关注,引发了长达10余年的铁路之争。
              --以上材料选自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四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铁路占40%,但中国人自建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比率的14%。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请回答: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较之19世纪70、80年代,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蛰居上海,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了《建国方略》一书。……其中,“实业计划”部分,包括10方面,主要有:筑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公路,修4条运河……,孙中山提出了利用外资等一些重要思想,并指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岳麓版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材料五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他的这一经济思想有什么特点?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曾国藩之请,1863年容闳到达安庆,针对曾国藩要办机器制枪厂的想法,容闳提出:“中国今日欲建设机器厂,必以先立普通基础为主,不宜专以供特别之应用。……以中国幅员如是之大,必须有多数各种之机器厂,乃克敷用。而欲立各种之机器厂,必先有一良好之总厂以为母厂,然后乃可发生多数子厂。既有多数子厂,乃复并而为一,通力合作。以中国原料之廉,人工之贱,将来自造之机器,必较购之欧美者价廉多矣。”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等
              材料二  清廷1908年秋公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君权”比“明治宪法”扩大,“民权”比其缩小,再加上“立宪”实际步骤一拖再拖,连以温和士绅为主的立宪派都指责清廷,开始号召“人民与之争者,宜与争实事,而不与争空文”,“逢清必反”的革命派的反应更不必说了。在这种士绅态度都渐趋激烈的背景下,容闺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1909年,他向联系密切的美国军事专家荷马•李和,金融巨头布斯提出“红龙计划”,为革命党提供武器支援,他还亲自邀请孙中山到达纽约与他们密谈,制定起义计划。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以容闳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容闳办厂的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容闳从支持洋务转变为支持革命的原因。
            • 4. 国家干预与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
                  材料二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0%。
              --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何变化?如果仅依据材料一评价建国后30年的经济体制,会有何缺陷?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 5.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单位:千元)

              材料二:建国初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变化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变化

                     材料四: 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售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潍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特指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整理自百度百科《新型王业化道路》(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上述三个时期工业结构的特点,并分别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四结台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并简要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国际环境。
            • 6. 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复杂性,不能用主观想象和假设将历史问题简单化、绝对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日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又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顾炎武认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选自《日知录》卷十六《经义论策》等(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 7. 战争与经济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37年开始,国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内迁,到1942年,四川已有新式钢铁企业44家,为抗战前夕的22倍,其中战时新建的占80%以上。其他如兵器、冶金、机械等工业部门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在内迁过程中,四川的民族资本企业--民生轮船公司联合招商局等公司,组织大量船只,将上海、苏州、无锡等东部地区的工厂设备、学校和机关,日夜不停地运往长江中上游。1938年秋,民生公司用22艘轮船和860只木船,冒着日机轰炸的危险,将堆积在宜昌的9万吨工业物资和3万滞留人员抢运入川。在这次撤退中,民生公司共计损失船16艘,牺牲员工116名。工业企业内迁被称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据贾大泉等《四川通史》卷七
              材料二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至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0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苏两国产业大转移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就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安徽芜湖)益新公司是山西太原人章维藩创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创  建初期,芜湖地方乡绅以机器破坏风水和竖立烟囱时要用童男童女活祭为由进行阻挠。  ……芜湖道尹又以“使用机器碾米磨粉,影响本地砻坊生计”为名不准开工。无奈之下,章维藩改向香港英国殖民当局注册,还向太古洋行借用犹太工一人,几经周折,终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投产,成为当时中国早期机制粮食加工厂之一。在益新公司开业之前,此类工厂全国只有一家,即1878年天津朱其昂开设的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010年8月12日《大江晚报•大砻坊》材料二  1688年~1689年的光荣革命为建立有限的君主统治的观念作出了很大的贡   献。现在人们普遍地接受了这样的学说,扩展国家的权力只应该是为了保护人们天生的自  由权利和他们享受财产的权利。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国会撤消了授予特别垄断权和干预  自由竞争的旧法律。重商主义的原则被继续用于和殖民地的交易,但是在国内的商业范围  内,许多限制逐渐被取消。民主政治对工业革命的催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工业主的利益得  到有效的制度保护;阻碍工业发展的封建力量被摧毁;自由竞争的原则得到普及。
              --《中国青年报•没有民主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益新公司创建初期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最后的建成投产又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工业发展的不同境遇中得到的认识。
            • 9. “他们(民族企业家)穿越百年风尘,身着青衫,面无表情,正砸响门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像张謇等士绅文人,在甲午战败之后之所以突然开始投资办现代企业,主要是出于政治和思想动机。其行动是由于在思想上改变了信仰,或者受其他思想感染所致。中国的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具有某种出于自愿的理想主义的特点。--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终于又过了一年半,到1899年夏天,大生纱厂才算筹足资金开了工。……到1900年2月,大生纱厂就赚回利润2.6万两白银。……在大生创办之初,他亲自执笔撰写《厂约》,对自己和几个董事作了分工,各人均有明确的职责,奖罚措施、利润分配方式等都有具体规定,每天下午两点各部门主管举行例会,有什么问题及时在这个会上讨论解决。--吴晓波《激荡一百年》
                  材料三   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四“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现代企业的政治和思想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企业此时得以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张謇为南通以及中国近代化还做了哪些贡献?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周的制度)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王朝统治时间)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而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理或有同,势则相异。……昔人论封建以君主一姓为本位,吾人今日论分权以国家政治为本位。前者君为主,后者民为主。……今入主张分权,则为制枭雄之摧倾共和。--李大钊《省制与宪法》(1916年11月10日)(引者注:材料三中“统一”,作者是指在统一前提下,侧重中央集权。“联邦”,指在统一前提前提下,侧重地方分权。)(1)扼要解释材料一中“封建”的含义。结合秦朝郡县制的相关史实,论证柳宗元“其为制,公之大者也”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夫之对郡县制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的历史观。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所说“封建、郡县之争至今告终,统一、联邦之辩由今肇始”这一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