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做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另外,发行礼券、代客送货、美容表演、邀请电影明星演唱、赠送奖学金等一系列促销手段,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永安特色的销售方式,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材料四】顾客至上、职员统一管理、广泛吸纳人才、培养后备力量,这些是现今全世界通行的管理措施,而在半个所世纪前的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已经广泛实施了,它们就是四大百货公司屹立商场屡试不爽的法宝。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上海四大百货传奇:实业救国时代的归侨梦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能够成功崛起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兴盛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四大百货公司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缩影,但总体来看,近代中国的商业发展是明显不平衡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客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了9个公司的投资。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应该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工业上。他曾呼吁说:“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无伸展余地。”他还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一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万两,其中三份之二都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1)依据材料归纳张謇是如何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并使企业获得发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原因何在?张謇的企业由盛转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二: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

            材料三: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世擘。
            材料四: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根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10年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成功闭幕。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统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材料三: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④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 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 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记葛贤》


            材料三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光绪七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材料四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概括其本质特征。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和材料二相比有何明显进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谈谈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厂的情况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单位:家)

            ——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三则材料,分析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这种工业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材料二 1922年民族资本家张謇说:“百里一说,二百里再说,道咱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化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另一资本家又写道:“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述以善后。”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归纳1922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不要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