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下设“计划部”,并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旧本侵略中国的形势推动
              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
              D.推动了西部开发
            • 2. 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
              年代生铁锰矿
              1935年256,565787,06136,091,74731,400
              1936年414,315809,99639,902,98543,400
              1937年556,347958,68337,230,46979,187
              对如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
              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
            • 3. 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 4. 对如表分析正确的是(  )
              1840年前1894年
              商品值其中国内销售商品值其中国内销售
              茶叶1414.061184.014784.641467.01
              棉花1146.791146.792437.261701.13
              粮食15533.3015533.3037250.0037054.20
              --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A.中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B.中国商品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C.中国商品国际份额激增
              D.工业革命引领中国经济增长
            • 5. 1941年7月,国民政府明令田赋征收一律由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改成实物,田赋税额法币每元折征稻谷2市斗或小麦1斗5升.1942年又将折征标准提高到每元税款折征稻谷4市斗或小麦2斗8升. 此变化表明(  )
              A.国民政府持久抗战决心
              B.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加剧
              C.人民群众负担变相加重
              D.正面战场抗战日益困窘
            • 6. 近代徽州程家账簿显示,程家经济由长途贩卖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变为主要从事粮食和茶叶生产,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但举办两三场娶亲、庆生等礼仪后的数次借债,无力偿清债务.这反映出(  )
              A.国际市场给小农经济造成灾难
              B.长途贩运商贸活动日益萎缩
              C.近代小农经济破产的基本走向
              D.家庭决策影响小农生存境遇
            • 7. 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推动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 8. 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订了《虎门条约》,该条约确定了进口关税率在货值的4%到13%之间,平均为5%;出口税在1.5%到10.75%之间。该规定表明(  )
              A.清朝取得以较低关税向英国输出商品的权利
              B.从长远来看低关税有利于中英两国间的贸易
              C.清政府实际上放宽了对英国输华商品的限制
              D.对清政府的生丝、茶叶和瓷器出口更为有利
            • 9. 政府往往透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5至8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14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5至8年何以会有盈余?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何?(  )
              A.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C.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D.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10. 贾正清在《中华民国剑桥史》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全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推动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这反映当时(  )
              A.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B.中国没有真正融入世界市场
              C.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D.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