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见下表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70年

              数量(万吨)

              1.90

              5.51

              10.00

              这一现象表明:(   )

              ①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④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分析出现材料一所述现象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2)据材料二,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材料三    1979—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图

              (3)据材料三,指出2001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长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 3.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 4.

              据1872年的一份统计,当时各通商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激增,连时人都发出感叹:“甚矣,生齿之繁也,可谓庶而富者矣!”在时人眼中看来,人口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是:

              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
              B.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扩大刺激了人口与商业的繁荣
              D.人口与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 5.

              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 人)

              1650

              1.00-1.50

              6.00

              6.00-4.00

              1750

              2.00-2.50

              9.00

              4.50-3.60

              1850

              4.10

              12.10

              2.95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
              D.国人媚外的思想作崇
            • 7.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继续快速发展
              B.与西方列强侵略无关
              C.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8.

              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叙述                                                                                                           结论

              A         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一人”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

              B          “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C          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洋纱的比重达到23.4%,到1894年至1913年的20年中,其比重已经高达73%(包括国内生产的机纱)。                                                        中国的家庭纺织业可有效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D         要搞大农业,首先要把富农小的庄园消灭掉,发展集体农庄;要搞大农业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            用强制手段、行政命令,在农村调整阶级关系,实现农业集体化

               

               

            • 9.

              (10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3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以内。)

               

            • 10.

              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 … 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