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表1

              行业

              1895年

              1899年

              发展速度(1895=100)

              棉纺织业

              纱厂纱锭数(枚)

              14653

              69564

              474.7

              机制面粉业

              产量(万包)

              2047

              6766

              330.5

              缫丝业

              出口量(担)

              3039

              4175

              137.4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38569

              45278

              117.4

              内地丝车数(台)

              7943

              29270

              368.5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85

              154

              181.2

              火柴业

              资本额(万元)

              126

              241

              191.3

              水泥业

              产量(吨)

              68

              190

              279.4

              机械采煤业

              产量(吨)

              89

              145

              162.3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  表2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

              表2

              进口商品

              年代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

              大工具

              建筑用品;

              设备、器材

              合计

              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

              1903

              0.7

              14.3

              15.0

              22.3

              62.7

              85.0

              1910

              1.5

              16.0

              17.6

              17.0

              65.4

              82.4

              出口商品

              时间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

              矿产品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手工制造

              机器制造

              1893

              15.6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4

              17.2

              11.9

              32.9

              6.8

              1910

              39.1

              0.7

              13.1

              14.7

              28.3

              8.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共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7分)

              (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8分)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材料二: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光绪三年)十月运到宁波。

              材料三: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大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

              请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2分)

              (2)根据材料一,把有关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6分)

              (3)综合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

               

            • 3.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  “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  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4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的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此题⑴做在
              答题纸地图上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四 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请回答:(10分)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什么?(4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27—1945年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2分)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荣氏企业的复苏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什么策略?(2分)
              ⑷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