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著名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在论述现代化时说:“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现代化实质上是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活方式的普遍扩散化的过程。由于创新性变革与传导性变革两种方式之不同,在实际历史进程中,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内源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即由于社会自身力量产生的内部创新,又称为内源性变迁(endogenous change)。一类是外源的现代化,是指在国际环境影响下,社会受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并进而推动经济变革的道路,又称外诱变迁 (exogenous change)。

              你认为中国现代化(近代化)属于哪一种类型,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14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

               

            • 2.

              (13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

              ——《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    ——《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3分)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2分)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3.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 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早期中国民族企业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归纳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分别面临着怎样的阻力?(8分)

              (3)说明造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上述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 4.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2分)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2分)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说说这些企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3分)简要概述其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6分)

               

            •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选择说法正确的序号。(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阶段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用。(6分)

               

            • 6.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理论的核心内容及其诞生的历史背景。(10分)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认为,“政府之义务虽千端万绪,要可括以两言,一曰助人民自营力所不逮,二曰防人民自由权之被侵而已。”因此他主张将“凡事业之性质,不能委诸个人者”、“凡事业为公益起见,不宜委诸个人者”、“凡国人所不欲办之公益事业”三类企业交由政府举办。1910年他又提出,“今日政府之弊,在宜干涉者而放任,宜放任者而干涉”,他举例说到,“当局者与民争利,侵入私人营业区域”、“当局者别怀私意而以国帑谋其私益”。

              ——据梁启超《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等整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0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5分)

               

            • 7.

              (26分)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阖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这一时期实业投资热出现的内部社会条件有哪些?(8分)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8分)

              (3)结合材料三,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你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6分)

              (4)从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中,你有怎样的认识?(4分)

               

            • 8.

              (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 9.

              材料一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三 采用机器生产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同在一厂房里工作,有伤风化……——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6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2分)

              (3)材料三中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2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3)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2分)这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