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公共汽车的运行②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
              ③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 2. 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

              近代以来,中国在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工具、邮电通信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合身适体的旗袍开始出现       ②握手取代跪拜作揖                

              ③第一条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④第一条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A.④②③①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①②④③
            • 4. 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

              交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

              ①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 ②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④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6.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武汉出现的时间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武汉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06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1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1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5年

              A.中国近代科技发展呈现地域不平衡
              B.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 7.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 8. 轮船、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 9.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孤立与交汇

              (1)指出图中航线A、B的开辟者。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探究二 交流与碰撞 

              (2)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 10.

              早在1874年,法周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的数量超过汽车,穿梭于大衢小巷。材料反映出(    )

              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围交通的近代化
              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