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D.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
            • 2.

              由于种棉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少,到了清代康乾之时,整个上海地区,正如两江总督高晋所说:“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由材料可知康乾时期

              A.种植水稻比种植棉花获利更多
              B.农民没有改变自己的种植结构
              C.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政府已经不在该地征收粮食税
            • 3.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

              以下是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表,其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为了

              年份(年)

              农产品出口总值(千元)

              占出口贸易总值(%)

              1893

              28.423

              15.6

              1903

              89.496

              26.8

              1910

              231.957

              39.1

              1920

              307.047

              36.4

              1930

              628.285

              45.1

               

               

               

               

               

               

               

              A.适应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需要
              B.适应清朝政府扩大税收来源的需要
              C.适应南京国民政府兴办实业的需要
              D.适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5.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 6.

              下表为1865-19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统计表

              年代

              进口

              出口

              平衡

              1865年

              55,715,458两

              54,103,274两

              –1,614,184两

              1875年

              67,813,247两

              68,912,929两

              +1,109,682两

              1885年

              88,200,018两

              65,005,711两

              –23,194,307两

              1895年

              171,686,715两

              143,293,211两

              –28,402,504两

              1905年

              447,100,082两

              227,888,197两

              –219,212,549两

              1911年

              471,503,943两

              377,338,166两

              –94,165,777两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A.1865年中国出现贸易逆差主要与欧美国家大量走私鸦片有关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呈现加剧倾向
              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其压制使得中国民族工业越来越落后
            • 7.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支出

              田赋                        25088000

              漕粮                        6562000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000

              商品厘金税                  12952000

              关税(1893年)              21989000

              地方关卡收入                10000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000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0000

               

               

               

               

              合计                        88979000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000

              海关行政费用                2478000

              公共工程                    150000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0000

              满洲防务                    1848000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000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0000

              铁路建设                      500000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00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0000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0000

              合计                          88979000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全,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 8.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  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日本

              美国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美国、英国、日本
              B.美国、日本、美国
              C.日本、英国、美国
              D.英国、美国、美国
            • 9.

              下图为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人)对其解读完全正确的是

              ①该乡出现了居民由农村向城镇、由国内向国外迁徒的趋势

              ②反映了近代经济兴起,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③反映了该地区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反映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