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耕作图》和《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的原因。(2分)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2分)

              (3)根据材料二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2分)并回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写出三个原因)(5分)

              (4)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 2.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外向型农业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D.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 3.

              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

              时间

              茶(万磅)

              丝(包)

              战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 220

              1851年

              9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 4.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这种促进作用不包括(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原始积累
              D.刺激一些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 5.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 6.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8.

              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9.

              下列对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的评价,属于社会史观的是

                A.促进中国农业文明转向西方工业文明

                B.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和发展

                C.导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促使思想观念、社会礼仪、生活习俗发生巨变

               

            •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与生丝出口量逐年增加,1854年茶叶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2.8倍,生丝出口量是鸦片战争前的l2.5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