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工业
            • 2.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 3.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B.中国丝、茶质量高
              C.中国茶、丝生产发展迅速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 4.

              牛庄,1887年每包300斤重的洋纱售价57两,当地同量土纱售价却达87两。洋纱和土纱之间的价格差距所导致的后果是(   )

              A.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增强
              B.洋纱无利可图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C.土纱和洋纱相比质量优势明显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5.

              从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1840~1894年间投资民族资本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 41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投资者主要来自国内
              D.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 6.

              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 7.

              下表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

              地点

              80年代前状况

              80年代末状况

              山东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鄞县

              家庭纺织业发达

              “百里不闻机声”

              广西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7~8两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8~9钱

              A.汇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价格下跌通货膨胀严重
            • 8.

              (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 9.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10.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约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余万磅,几年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 010包,1847年增至22 000多包,1852年达32 000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

              A.中国生产茶叶和生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B.中国经济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受到削弱
              D.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