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列几位人物。
              ①——《海国图志》一书的作者
              ②——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③——著有《新学伪经考》
              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⑤——《新青年》的创办者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个派别。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编号②__________________;编号③______________;编号④__________________。(2) 分别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据材料暗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近代中国,爱国是历史的主旋律,有着丰富的内涵,且主题多,特点鲜明。其中仁人志士反侵略、求民主是近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体现。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近代前期,在争取政治民主化过程中“仁人志士”提出了哪些用变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民主化过程有何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20世纪初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中资料反映的是发生在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请你按其爱国内涵进行归类。(要求:提炼出一个爱国主题,必须涵盖三条及三条以上资料,主题应立意明确;将符合该主题的资料符号标出,资料应选择完整,无遗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明的交流和发展不断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分别是:

              魏源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材料二 阅读下面三幅图:

              (1)根据材料一中西学东渐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并指出中国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共的几代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什么贡献?他们所创立的理论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文明交流和发展对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必然之路。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 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