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某思想家说:“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该言论表明他主张
              A.以商为本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教育救国
            • 2. 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以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国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
              A.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B.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C.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D.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 3. 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 4.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áo zé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 5.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 6.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 7. 王韬说:“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从中可以看出他  ks5u
              A.坚持“中体西用”观念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              
              D.维护儒家纲常伦理道德
            • 8. 以下属于梁启超思想主张的是
              ①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④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提供学习西方的人文职业教育    ④主张仿效西方国家改善民生
              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0.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的变迁也是中国思想文化逐步走向近代化的时代缩影和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午)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其办学方针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还规定:“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所有学堂人等……有明倡异说干犯国宪及与名教纲常孔孟相违背者查有实据轻者斥退重者究办。”
              材料三 执信中学是1920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一所中学,以纪念在虎门不幸牺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先生要求: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同文馆是近代中国哪一个政治派别创办的?其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是哪一个政治派别?他们试图通过大学堂的创办宣传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孙中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均富”理念与辛亥革命的什么指导思想相吻合?在近代中国是否实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还不够完整地展现近代中国的思想演进历程。请你策划一下,还应再搜集一组哪一时期学校教育的相关资料?其最典型学校应是哪所?这次思想解放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怎样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