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中,家中除岁方式依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当时春节习俗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改变传统的社会习俗
              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C.民国政府实行移风易俗的政策
              D.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礼教
            • 2. 某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该报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B.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C.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D.宣扬驱除鞑虏,创立民国
            • 3. 20世纪初,西学的进一步传播,给沉闷的中国思想界带来清新的空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但西学宣传者也遭到当时许多人的反对……甚至部分知识分子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反对“醉心西化”。这一现象表明(  )
              A.反对之人在思想上较为保守
              B.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仍占主流地位
              C.西学不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
              D.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仍存在不小阻力
            • 4.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人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领事裁判权(  )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5.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而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使用。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中国汉语中“科学”一词含义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五四”前后,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关系上的不同。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 6. “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该丛书的出版(  )
              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
              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
              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7.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  )
              A.民主共和
              B.自由平等
              C.救亡图存
              D.公正法治
            • 8.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 9. 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思想与社会进步
              托古改制经世致用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变法图存
              三民主义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尊孔复古马克思主义
              示例:
              主题:思想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托古改制、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添加的关键词:时务报
              简要阐释:
              《时务报》等报刊的宣传,有利于国人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了解。
              康有为托古改制,将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思想柏结合,宣传西方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制度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旗帜下,进行了通过革命手段进行政治现代化的尝试。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打着民主科学的旗号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新民主主义时期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 10. 下方《17-18世纪和19世纪中后期我国所译西书变化图》反映了(  )
              A.中国社会对西方知识的需求增加
              B.西书翻译总量明显增加
              C.人文类西书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小
              D.科学类西书翻译数量的增长比人文类更快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