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它“是(近代中国)在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选择的一种处理中西文化的态度和方式,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从思维范式上奖定了处理中西文化交往的模式.”材料中的“它”(  )
              A.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最初反应
              B.意在调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C.为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D.突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急迫性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道光中,海疆事棘,学者欲通知四裔之事,始竞编译地志,若《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朔方备乘》等书,皆杂采诸书为之,非专译也。咸丰中,海宁李善兰客上海,与英人艾约瑟、伟烈亚力等游,译述重学、几何、微积等书,于是译事复兴。同治初,总理衙门设同文馆,并设印书处,以印译籍。……建广方言馆,教西语西学,以译书为学者毕业之证。后又移并于制造局,而制造局的翻译馆,尤专以译述(格致、化学、制造各书)为事。近世译才,以侯官严复为称首,其译赫胥黎《天演论》标举译例,最中肯綮。嗣译斯密亚丹之《原富》、穆勒约翰之《名学》、斯宾塞尔之《群学肄言》、孟德斯鸠之《法意》、甄克斯之《社会通诠》等书,……于是华人始知西方哲学、计学、名学、群学、法学之深邃,非徒制造技术之轶于吾上,是为近世文化之大关键。
              --摘编自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译介西学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译介西学的影响。
            • 3. 下图分别是1873年和1882年刊登在《申报》上的两则广告。这两则广告(  )
              A.带有明显的西洋味道
              B.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要求
              D.都含有推销外国机器的目的
            • 4. 1874年6月,西方人报道机器缫丝业在广州的窘境说:“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有些批评是没有道理的,但另有些批评则很耸人听闻.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该报道反映的本质是(  )
              A.“实业救国”没有上升为社会思潮
              B.西方列强在华企业遭到严重破坏
              C.“向西方学习”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D.洋务运动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
            • 5. 有学者认为,晚清西学东渐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811-1842年;1842-1860年;1860-1900年;1900-1911年.下列西学传播的特点属于第三阶段的是(  )
              A.传播于沿海的通商口岸
              B.系统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理论
              C.开始译介西方史地书籍
              D.开始介绍近代西方各国律例
            • 6. 19世纪90年代初,西方传教士林乐知等观察清廷局势后说:“盖天下事操之以急则难,受之以渐则易。”甲午战争后,他们继续宣称:“至若变法而不便于民,尤不可操切以图,致酿他故,而反让蹈常习故者流,藉口于决不可变之谬说,遂类于因噎废食也。”这表明他们(  )
              A.为维护在华利益反对清廷改革
              B.主张变革应该采取稳妥步骤
              C.指责中国人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D.批评戊戌变法措施过于激进
            • 7. 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荀子曰:“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
                  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间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292900
              1850-18797215498
              1880-1911156011838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观念?
              (2)据材料二,概括近百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实业救国到宣传民主科学
              B.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学习思想文化
              C.从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9.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节心主义的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摘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了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  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1  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  思想潮流(清初对明代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 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 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里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 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