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意大利在欧罗巴洲南境……元以前未通中国。明万历九年(1581年)。有利玛窦者始泛海抵广州。……崇祯初历法疏舛,礼部尚书徐光启请以其国新法相参校,开局纂修,报可。书成未用。会本朝建元,始采取其说,先后命西洋人汤若望、南怀仁等为钦天监官。……并许其自行其教。
              ——引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海国图志》            《民报》、孙中山题词       《新青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较之以前有什么新变化?(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3分)并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2分)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1分)
            • 3.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
              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中国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 4.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5.
              该图为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该课程

              ①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②重在培养翻译人才    
              ③要求学生文理兼修 
              ④注重近代思想启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夷”都改为“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念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 7.
              洋务派官员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下列各项对洋务派的主张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提倡学习西方科技B.“中体西用”C.不变革封建制度D.君主立宪
            • 8.
              下列文献中,最能说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声的是:

              A.            B.                   C.                     D.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中体西用”思想,出现于19世纪60年代之初,那是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的两句话:“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话说于鸦片战争期间萌发的“师夷之长技”二十年之后。随之,一些留心时务与洋人打交道的官员对此大都有所探讨。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查考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州,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郭嵩焘说:“西洋之入中国,成为中国一大变,其气机甚远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 
              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是对“中体西用”宗旨最残酷的批评。经此剧变,没有被硝烟和波涛吞没的官佐长了一智;许多钻研经籍、流连诗文的知识分子,也在救亡图存的呼唤下前进了。如谭嗣同,他痛切地审察政治得失,沉思事变的由来,为了回答“洋务之术尚未精,必变法以图存”的问题,就“道器”、“体用”的关系,他在1895年七八月的《报贝元征书》中发表了深刻的意见,一面从理论上批判了“中体西用”的不当,一面也是从“中体西用”的时效中对如何接受西学,接受什么样的西学进行了检查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体西用”思想进行评析。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 10.
              与“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一观点不同的是
              A.“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B.“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
              C.“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