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了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     ]

              A.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 2. 康有为在儒家经学和孔子的旗号下宣传维新变法主要说明了
              [     ]

              A.维新运动具有一定的封建色彩    
              B.维新派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纲领    
              C.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传统思想    
              D.维新派借用传统思想减少变革的阻力
            • 3.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纳王命。”主张建立

              [    ]


              A.开明君主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共和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
            • 4.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 5.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夫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 6.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 7.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8.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 9.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     ]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10.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

            A.“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