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3年恰逢辛亥革命102周年和中共建党92周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出现了众多救亡图存的杰出人物和几股根子在西方又结合了中国国情的救国思潮。其中,凝聚了人类历史智慧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因为共产党纲领的许多原则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毛泽东称之为新民主主义。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是改造过的三民主义革命。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分别说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的深远影响?(8分)
              (2)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 2.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事业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善。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救国救人,非锄去恶劣政府不可。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材料二 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荼毒苍生,一厥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变革中国社会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5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其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1)根据材料一,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8分)
            • 5.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问题的核心措施是
              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
            • 6.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k$s#5u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 7.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 8.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9.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 10.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