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8年3月,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毛主席亲自撰写一副挽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下列关于三民主义能和共产主义结成好朋友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当时的中国都是革命的、进步的
              B.孙中山先生吸取了革命屡屡遭受挫折的教训,接受中共的正确主张
              C.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立三大政策,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国共两党面临的斗争对象、革命目标相同 
            • 2. “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即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平等,消除贫富不均
              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美国式的社会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ks5u
            • 3.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 4.

              三民主义实践的表现有(    )

              ①  武昌起义成功

              ②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④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 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5.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誓词后来被纳入“三民主义”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主主义
            • 6.

              (37分)探究主题一:(19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三民主义

              材料一 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材料三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十.每县开创自治之时,必须先规定全县私有土地之价,其法由地主自报之,地方政府则照价征税,并可随时照价收买。自此次报价之后,若土地因政治之改良.社会之进步而增价者,则其利益当为全县人民所共享,而原主不得而私之。

              十一.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十二.各县之天然富源与及大规模之工商事业,本县之资力不能发展与兴办,而须外资乃能经营者,当由中央政府为之协助;而所获之纯利,中央与地方政府各占其半。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1)材料一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3)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途径。(6分)

              探究主题二:(8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启蒙运动

              欧洲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请回答:

              (1)除“天赋人权说”以外法国启蒙思想家还提出了哪些社会学说?(3分)

              (2)从西方国家殖民史的角度谈谈你对他们所说的“人权”的认识。(5分)

              探究主题三:(10分)空想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英国的欧文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付诸行动,他到美洲进行“和谐制度”的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和生活真正和谐的社会。他把自己的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请回答: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主张有哪些共同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

               

            • 7.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专制独裁,追求民主自由的进步意义,这是因为该法的原则和内容包括了          (    )

                  ①主权在民    ②言论自由    ③三权分立    ④责任内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8.

               下列关于孙中山融合中西方思想文化精华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            ②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 

                  ③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特色            ④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又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梁启超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他于1902年2月—4月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面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徐迅《民族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3分)

               

               

               

              (2)从上述材料对“民族主义”概念理解的角度,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抗日战争丰富了民族主义观念的哪些内容?(4分)

               

              (4)“1949年革命”在实现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有何突出贡献?(1分)

               

               

               

               

               

               

               

            • 10.

              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 近代科学的兴起      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③ 启蒙运动           ④ 三民主义

              A.① → ②→③ → ④
              B.①↗②                                                ↘③ →④    ①↘                              ↗①
              C.② ↗  ③ → ④
              D.③↘② →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