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D.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 2.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
              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观念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内涵
            • 3.
              孙中山曾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该材料
              A.意在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B.蕴含了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
              C.表现了孙中山的盲目排外思想D.表明孙中山同中共合作的强烈愿望
            • 4.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B.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5.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
              B
              清代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1866年后又经过了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英国已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 6. 右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二枚邮票,其中采用了孙中山的照片,这透露出它追求的国家理想是(    )

              A.自由民主独立     注:①of the people、by the
              B.人民民主专政     people、for the people
              C.君主立宪政体     ②民族、民权、民生
              D.三权分立体制
            • 7. 在中国1905——1913年的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共和”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 1912年,孙中山曾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虽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列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家中,鲜明提出建立共和政体的是 
              [     ]

              A、林则徐
              B、洪仁玕
              C、康有为
              D、孙中山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革命方略》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