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  )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 2. 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洋务运动“现代化有余,现代性不足”,以下口号最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欲自强必先裕饷,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3.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与上述评价相符的历史人物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 4.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据此判断他(  )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
            • 5.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的观点,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在实际变革中,带来“转石效应”的思想主张是(  )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中体西用
              D.民主科学
            • 6. “中国文化在自己的遥远记忆中,……有过在更深层面上接受佛教文化的经验。……这个陈年经验,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面前,便变得不灵了。这时候,臃肿颟顸而又年迈气衰的古代中国文化,如何能够驾驭得住轻盈便捷的奔马之用,而不思先对自身作出必要的变动呢?”文化史专家庞朴的这段话主要是批判(  )
              A.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D.陈独秀的民主和科学思想
            • 7.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 8. “以中国之道,用泰西之器。”和该主张类似的有(  )
              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②“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③“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④“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 9. 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  )
              A.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B.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C.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D.倡导西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 10.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观点中突破了该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于橹”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