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中汉阳铁厂的创办人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 2.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②培养了近代军事、科技人才

              ③实现了“自强”的目的        ④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历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

              洋务运动一位代表人物说:“中国积弱,由于思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之税。”上文反映了

              A.洋务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B.洋务派主张创办民用工业
              C.洋务派主张与外国争夺市场
              D.洋务派转化为早期维新派
            • 4.

              1840年以来,西方国家“以技术补助距离之不及,以极紧凑的组织克服数目上的劣势”,并因此而战胜清政府。清政府对此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开始于(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5.

              对洋务运动认识不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采用西方的政治制度
              B.维护清朝统治是其根本目的
              C.洋务运动兼有“制内”和“御外”双重意图
              D.洋务运动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 6.

              图1与图2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信息是(  )

               图1 上海发昌机器厂    图2 江南制造总局

              ①两者都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②两者都促使了新阶级的诞生 

              ③两者都实现了富国强兵 

              ④两者都促进了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7.

              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其意在(  )

              A.拓展洋务领域,推进洋务运动
              B.否定洋务运动,主张全盘西化
              C.用西方生产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
              D.希望李鸿章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
            • 8.

              19世纪60年代,清朝“有心改革的官员”认识到“有必要按西方方式重组军事力量”。为此他们开始(  )

              A.裁撤八旗军队
              B.筹建海军
              C.组建湘军、淮军
              D.编练新军
            • 9.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推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10.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