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材料三:欧美新世界,固非一人之功,然华忒(瓦特)之力,实可谓八九分也。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盛者强,物质不强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
              材料四: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四,康有为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

              [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梁启超
              D.李大钊
            • 3. 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 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     ]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
              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
            • 4.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5.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年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请回答:
              (1)梁启超为什么要秘密私印和发送《明夷待访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子·任法》(《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制定宪法与拥立德高望重者为王的理由是相同的。因为人们始终在求索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因为凡是权利,就应当人人共享,否则就不能算是权利。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

              ——(古罗马)西塞罗《论责任》


              (1)依据材料一,比较《管子》和西塞罗在法的问题上的认识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无论国家采取什么形式,统治者应该以正式公布的和被接受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进行统治。”“政府的权力不可能是无限的,它不可存在一个人手中;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法官应该独立”“而且行政受法律的约束”“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的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

              ——(英国)洛克《政府论》


              (2)依据材料二,概括洛克思想的基本观点。他的观点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不问为专制国为立宪国,其(法治)为用,举无以异也。而首揭此(法治)精神,薪尽火传以适于今者,则管子也。”

              ——梁启超《管子评传》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     ]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君主立宪
              D.社会契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