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 2. 梁启超在1922年这样认为:“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

              A.前代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进步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现象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而不适应于当代史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缺乏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 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5.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一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1 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2 西装和中山装

            图3 “文革”时期的衣着

            图4 当代绚烂多彩的服饰
            回答: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三中,从图1到图2,从图3到图4,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从上述服饰的变化中,简要总结出中国民众在不同阶段的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不符的是
            [     ]

            A.思想的觉醒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B.从长远看任何局部变革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 10.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据此,康有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该是

            A.恢复传统价值观
            B.引进西方价值观
            C.实行专制政体
            D.实行民主革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