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材料一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 1993年年末,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想念冷战的原因?
            • 2. 战后世界格局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材料二“二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美国为首)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列举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新的力量”有哪些?(任两个)
              (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推行这一目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一《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指出……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实施的策略及其条件。
              (4)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
            • 4. 近现代史上法德两国“斗则两伤,和则两利”。和谐的大国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德关系大事年表
              1806年 拿破仑重创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急先锋普鲁士军队
              1813年  莱比锡大会战,拿破仑战败
              1815年  滑铁卢战役,法军再次战败
              1870年  色当战役,法军大败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之间进行一系列会战,最终德国战败
              1919年《凡和赛和约》签订,德国被宰割
              1939年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0年6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贝当政府投降
              1951年4月  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  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联营
              1967年  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
              1993年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1)根据大事年表的历史事件,分析法德各个时期的关系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德国的认罪态度使得法德两国能够捐弃前嫌,使法国抛弃以前对德国“侵略成性”的成见,把德国作为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德国则依靠自己的诚意,消除了笼罩在法国及所有欧洲人心头的阴云。
              --刘作奎、张伟《德法化解百年恩仇》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法德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和解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现在的中日关系远比当时的法德关系复杂,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民族感情和舆论氛围都还是相对脆弱。两国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存在尚待克服的障碍和藩篱,无法期望一朝一夕达到完全的政治信任。
              --吴怀中《中日战略互惠需战略互信》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关系相比德法关系的发展存在怎样差异?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德关系的和解给中日关系发展提供怎样的启迪?
            •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1)结合国际背景指出“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哪些?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以后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司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 “战争”中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材料二  美国、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发展统计: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 “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9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合作时代”能否实现,并阐述你的理由。(要求:以对 “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人纷纷失业,社会动荡不安。面对困境,西欧各国着手调整经济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国有经济。战后西欧的国有经济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新兴工业,如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由于投资的数额大,风险高,私人资本很难涉足;二是公共服务领域,如水电、交通运榆部门,由于与民生关系密切,被限定为微利或非营利行业,私人资本不愿投入。除上述两大领城外,能源、化工等个别部门也有少量国有经济存在,随着二战后不断快速扩张,西欧各国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也不断提高。到上世纪70年代,国有经济最大規模的英法两国,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一。
              材料二 二战后西欧各国国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体制、管理的弊端也日益显现,许多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处于严重亏损状况,并成为政府十分头痛的问題,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則因为服务质量低劣受到公众的严厉批详。面对新的问題,上世纪80年代初,西欧各国又推行压缩国有经济的政策,对国有企业实行拍卖、资产重组等改革措施,其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力度最大,也最有成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国有经济与苏联国有经济的不同。并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发展国有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初西欧各国对国有经济实行改革的历史背景。
            • 8.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美日两国外交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声称每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作出选择,他说美国的政策就是“援助各国为争取自由而反抗企图通过外部压力或少数派武装实施奴役的人民”。杜鲁门的这番话实质上等于开出了一张空白的外交政策支票,将来任何国家只要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迹象就可以拿着这张支票去兑现。
              --(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如同它对德国的占领,起初都是为了防止战败国东山再起而对邻国的安全造成威胁。但是苏美对抗促使华盛顿尽快地重建日本经济,这样,日本就不致成为共产主义颠覆的一个诱人目标。朝鲜战争把日本从一个穷困潦倒的敌人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盟友,从而使美国把它估价为在远东抗衡苏中两大国的一个重要珐码。
              --(美)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不仅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亚太地区的繁荣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民间交往日益频繁。
              --中日韩合编《东亚三国的近现代》
              【材料四】我们只有一个世界,因而也只能有一种世界政治。它不应是对立的政治,它必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它应是世界的内政。尽管存在地区和民族的差异,新千年的世界社会所面临的任务应该是:使所有人都能够和平共存和共处在一个有生活价值的环境里。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杜鲁门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对二战后初期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例举美国为控制欧洲、遏制苏联采取的重大举措。
              (2)据材料,指出美国对日本政策的演变并分析这种演变对日本产生的经济、政治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关键因素和积极影响。
              (4)材料四的作者对世界政治发展有何期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利于其期望实现的若干因素。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有线新闻网援引摩根大通分析师的话说,“中国经济在今后的十几年里仍然将保持以8%的速度增长,而日本只有1%.用不了十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成为日本的两倍。”美国有线新闻网还报道说,尽管中国目前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迟早将取代美国的位置,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材料二  当年日本经济崛起给欧美国家所带来的震撼,一点也不比现在的中国弱。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更为突出。当时日本借助汽车和半导体业的异军突起,在制造业上已凌驾于美国之上。日本公司在此期间向全球扩张,在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游乐业等各个领域全面出击,不过几年时间,日本的海外资产急速攀升到上万亿美元的水平。
              --程亚文《GDP第二:日本的前车之鉴》
              请回答:
              (1)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但未能变为现实,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析今天取得GDP世界第二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是西方七个最大的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的机制。它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生,经历了“经济议题首脑会议”、“政治议题首脑会议”和“多元议题首脑会议”三个阶段。它对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客观上有助于探索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协作和全球治理机制。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逐渐主导着七国的经济政策,使得七国首脑会议在经济政策协调方面降低了“调门”;同时,由于东西方关系的再度紧张,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首脑会议的议题开始扩展到政治领域。经济议题首脑会议发展成了政治经济议题首脑会议。……七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逼迫苏联(俄罗斯)东欧加速“民主化”和“保护人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成了七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工具。
              材料三    1989年的巴黎会议粗暴干涉了中国的内政,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在制裁难以奏效的情况下,缓和了对华立场,对中国进行“接触”,希望“以触促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甚至出现了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指出,“将迅速崛起的中国排斥在外,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就缺乏合法性和有效性”。
              --据陈素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历史考察(1975-1996)》(1)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议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吸纳中国加入的呼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