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思科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之路举步维艰》中说:当西方和部分地区国家借利比亚战事余威试图在联合国安理会拿到倒叙政权的“合法性”时,中国顶住压力连续三次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与俄罗斯等一道使这一图谋落空。
              《当代世界》2014年第8期)材料二  姚大学、闰伟在《叙利亚政治危机与中国中东政策的调整是》中说: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坚持“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这一《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准则,主张“叙利亚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政治解决”“叙利亚现领导人的政治生命只能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无论是去是留,只要叙利亚内部达成一致,国际社会都将予以尊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一度恢复到战前水平,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后,在国际舞台上不断“用一个声音说话”------ 张金荣、詹家峰在《欧盟对叙利亚的经济制度及影响》中说: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并且指出:“欧盟支持叙利亚人民追求自由、尊严和民主的斗争。叙利亚政府对平民的武力镇压只能加深武装冲突的升级,威胁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阿萨德已经丧失了合法性并且不能再领导叙利亚。”                                                      
              《当代世界》2013年第6期)(1)在制裁叙利亚问题上,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对策?中国主张由谁来决定叙利亚的未来?西方国家是如何做的?
              (2)在处理叙利亚问题上,中国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些原则?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现实和历史原因。
            • 2.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与梦想--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9)
              1951年,法、德、意、比、荷、卢等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等六国相继加入欧共体。
              1979年,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1999年,欧盟发行单一货币欧元,除英国等8国外,其他成员国都采用了欧元。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三十多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潮流的节拍,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一体化演进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潮流的节拍,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写出三件标志性的大事。)
            • 3. 二战结束后半个多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强。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在面临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时任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谈谈你对尼克松所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

              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5. 权力转变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问题:简要分析造成500年来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马歇尔强调,如无大量额外的援助,欧洲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美国的责任“应该尽其所能,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这个演说发表后,很快被舆论界称之为“马歇尔计划”。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公开赞扬马歇尔演说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并呼吁美、英、法三国联合起来。法国总统奥利奥尔向新闻界透露,法国准备“毫不迟疑”地参加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第55页
              【材料二】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以及同联邦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行动”。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在声明中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1964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互派大使。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于三天后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他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
              --摘编自《戴高乐言论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歇尔推行“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何在?西欧国家对此计划持何态度,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戴高乐的预言是否变成现实,试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联合呈何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 7. 当前对英国声称退出欧盟、希腊退出欧元区的讨论成为热点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政策设计人员认识到,共产党人正在利用欧洲危机,如果他们进一步得逞,美国安全将会面临严重威胁。不过他们认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在于应付共产主义的威胁,而在于恢复欧洲社会的生气和健全经济。换句话说,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荚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如下: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开始迈向统一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设计对外援助计划的意图。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欧洲局势的认识。
            • 8. 在历史上,货币的统一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促进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3)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欧元持续贬值,欧元区各国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淖,以致有人甚至在猜测欧盟解体的时间。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提供解决方案。
            • 9. 近代以来,美国与西欧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它们之间关系的演变,不仅对各自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深刻的影响着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分析16世纪“欧洲世界经济体”时,提出了“中心国家”、“边缘地区”等概念术语。“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优势的国家。“边缘地区”的特征是本土国家很虚弱,包括从根本不存在的国家(指处于殖民地状态)到自立程度很低的国家(即指处于新殖民地状态)。
                  材料二1946年冬,西欧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燃料和粮食严重匮乏。欧洲有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也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欧洲如果不从美国得到美元就无力购买美货。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1948年4月至1952年6月,4年时间,美国共拨款援欧131.5亿美元。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他们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撒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这样,……也有助于防止欧洲因经济崩溃而导致革命。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  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1)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与北美的关系。并运用沃勒斯坦的观点,分析英国地位形成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如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英、西欧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近现代以来美欧关系的演变历史,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 10. 国际格局
              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
              材料一:北风与太阳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材料二:撼动与挑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三:联合与曲折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概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
              (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