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4分)人类文明因地域、传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美国梦”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就是以“最大自由去挣最多的钱”。美国梦曾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世界共同的梦,目前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梦,以至很少有人想到自己的梦或者什么别的其他的梦。……“欧洲梦”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欧洲梦追求的不是拼命扩大财富而是去提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扩大权力范围而是去扩大人类互相理解。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

              材料二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4年5月23日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时表示,世界单极模式已经失败,凭借霸权和武力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号施令的企图也已经破灭。这种模式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连那些企图维持自身霸权地位,继续对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号施令的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08年的经济动荡是建立在单一统治基础上的发展模式陷入严重危机的表现。他同时还警告说,必须吸取深刻教训才能理解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强调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梦”与“欧洲梦”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不同。(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6分)

              (3)二战后美国为建立“世界单极模式”采取了哪些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的建设成就。(6分)

               

            • 2.

              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俄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上述情况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原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
              D.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根本差异
            • 4.

               有人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有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做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评语的关键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不应消灭”只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B.“经济的营运”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改进和补充”指采取国家干预的办法
              D.“福利国家”指政治民主化资本主义国家
            • 5.

               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 6.

               有人曾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美国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 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②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改变

              ③ 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               ④ 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遭受巨大冲击,一些像冰岛这样的国家濒临破产,为了稳定器货币系统,需要依靠国际组织的支持,冰岛应该向那个组织申请贷款

                 A、联合国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欧盟

               

            • 8.

               二战后,西方义国家纷纷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该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立法和制度上得到保证              B、主要针对社会低收入阶层

                C、 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D、 造成了庞大的“新中间阶层”

               

            • 9.

               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制定经济计划始于

              A.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罗斯福新政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10.

               对于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成了二战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B.联邦德国成为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之一
              D.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美国的扶植有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