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起来,似乎科学革命甚至比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更大的意义。农业革命使文明成为可能,但是,一旦前进了这一大步,农业就没再作出进一步的贡献。科学则相反,恰好借助于它的研究法而不断地稳步发展。科学本身包含了无限进步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记住过去数世纪的科学成就和它现今日益加快的发展速度,那么,我们对科学的惊人的可能性和意义即使不了解,也可以正确估价。此外,科学是人类全体的;由于科学以客观的研究法为基础,关于科学的种种提议已为人们所普遍赞同。科学是非西方民族所普遍尊重和追求的西方文明的一个产物。实际上,正是科学及与它有关的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作出伟大而独特的贡献的秘密来矫正不平衡状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科学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对科学革命促进社会发展问题,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嫦娥奔月”的神话,只能表明人类对大地与月球之间的一种朦胧关系,寄托了人类向往太空的精神幻想。当18世纪时,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才为人类真正认识地球、展开对太空的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机械动力、天文观察装置的发明和使用,天体中的一颗一颗行星的发现又为人类正确认识宇宙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质分布、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新的宇宙观,同时使得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如此结合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为人类研究和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更广泛的途径。
              材料三:由现代科学理论知道,当年原始的黑色火药制成火箭,尽管可以升空,但绝不能冲出大气层,原因很简单,它的效力太低,远远达不到最低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说,没有高效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问世,那么想实现宇宙飞行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多级火箭飞行原理提出、液体火箭发明和应用使得现代火箭技术得以提高。
              材料四: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得以实现。1957年,苏联发射了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创造了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1961年,苏联发射了“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了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美国急起直追,1969年“阿波罗-11”登月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以上材料均摘自《宇宙探险
              请回答:
              (1)材料1表明人类对太空研究的科学理论已经形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4分)
              (2)结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飞向太空的历程中有了哪些新的发展?简要分析其发展的原因。(6分)
              (3)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 3. 东晋葛洪《抱朴子》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4. 科学技术或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或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科学技术或理论社会发展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铁磁、牛耕的运用推广中国进入农业文明时代
              D指南针技术世界进入“全体一体化”时代
              A.A
              B.B
              C.C
              D.D
            • 5. 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这说明
              A.知识经济在美国诞生
              B.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
              C.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大
              D.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大
            • 6. “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是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 7. 【题文】
              知识经济形成的时间是                                                          (    ) 
              A.20世纪40、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 8. 【题文】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
              B.它是一种低能源、低消耗的新型工业经济
              C.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经济
              D.它的产生,促进了互联网的问世
            • 9.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宁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材料2:然而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   
              材料3: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或称“北方工业”和“南方农业”的对立。60年代以来已逐渐演变为“北方技术”与“南方劳动”的对立。
              请回答
              (1)材料1涉及到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标志性成果?请举出该项技术的具体成果?  
              (2)从生产力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关系去分析材料2的观点?   
              (3)如何理解材料3?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发武器的有关资料
                    比较项目
              国家
              首次试
              验年份
              试验
              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
              1032

              苏(俄)
              1949
              715

              英国
              1952
              45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共同试验之次数
              法国
              1960
              210

              中国
              1964
              45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10分)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