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表,分析这些国家重视科教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美国(1)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要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完善美国的教育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的要求。
              (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西欧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号召成员国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微电子学、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
              日本采纳并使用“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
              中国1986年提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95年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促进了科技成就的日新月异
              B.推动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C.促使贫富分化加剧
              D.使各国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
            • 2.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7

              美国

              晶体管问世

              197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0

              美国

              激光器出现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分别是指什么国家?(2分)这些科技成果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1分)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分)

               

            • 3.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4.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B牛顿——其经典力学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形成

              C爱因斯坦——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

              D普朗克——量子论诞生,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 5.

              被称为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的科学成果是

              ①细胞学说

              ②进化论

              ③量子论的提出

              ④能量守恒定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 【题文】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7. 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的确,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今天,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这直接说明(  )
              A.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自觉性提高
              D.人类政治文明往往领先于文化水平而发展
            • 8.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地中海世界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在科学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在生物学方面比较注重实际,做了大量观察甚至解剖研究,因而有过不少重要的发现,在其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比如他是归纳法的创始人之一,是进行有组织的研究的首创者,同时还对科学知识首次进行了分类,是形式逻辑和三段论的创始人。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15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地位,既有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差异,也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原因。
              ----马世力《世界史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贡献及其特点。 (不能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以来西方在自然科学三个层次的重大进展事例。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在15、16世纪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意识三方面同西方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原因。
            • 9. 伽利略曾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团体山猫学会的会员,他曾向学会赠送了一架自己制作的显微镜。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最突出的“宝贵财富”是(  )
              A.“明人伦”
              B.集体观念
              C.实证精神
              D.知行合一
            • 10.
              【题文】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是
              A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西方社会矛盾的缓和
              C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