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材料二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后来的条约附件又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是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原则
              --高心湛《“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材料三
              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家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哈萨克斯坦3289616011355157217202212228738972909
              塔吉克斯坦55762118541514414
              乌兹别克斯坦51810427147200172403230451
              吉尔吉斯斯坦77421465624569493110867105
              --周肇光《区域经济学概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了怎样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该准则的推行对世界经济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所述,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在实施过程中英国对中国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有何区别?这种对中国的区别对待给近代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贸易的趋势。从区域合作角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 2. 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纷纷建立,对世界发展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也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1)分析材料一,你同意哪一种观点。据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二  “欧洲联盟”是欧洲人在20世纪的一大创举,是几个世纪以来的理想主义(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过渡到经验主义的一个重大创造。他们认为,他们都是欧洲人、都信仰基督教,就应该有个庞大的帝国把他们都收拢起来。当然,精神层面之外,也有实际需要,特别是经济方面。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读书札记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精神层面”和“实际需要”两个方面指出“欧洲联盟”建立的背景。
              材料三  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态度经历了尝试性接受、相对排斥、有限参与和积极参与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际组织外交呈现出勃兴之势。
              --刘宏松《中国的国际组织与外交》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国对国际组织的基本态度。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史实举两例说明。
            • 3. 作为欧洲和世界的大国,德国在近现代史上虽几经起伏,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第六十一条 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第198~202条  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宣布,而德国承认:德国及其盟国应对它们所造成的、由于德国及其盟国发动进攻而挑起的战争使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及其臣民所遭到的一切损失和一切损害负责。
              --《凡尔赛和约》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1994年)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示德国政治体制建立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德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2)对于材料二中战争责任的认定,当时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是不正确的。你赞成哪种看法?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并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
            •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来源:Maddison世界经济历史统计数据库(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2010).西欧包括30个国家,其中有希腊、古罗马/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单位是19901nt.GK$(Intemational Gearv-Khamis dollars)
              从图中提取两项有关历史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5. 阅 读下列材料 ,回 答 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签订的部分条约一览
              1951年8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1951年9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1953年10月,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12月,与台湾国民党势力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根据上述条约,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如:《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规定,“ 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 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 ,缔约双方通过共同磋 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制止武装进攻。
              --摘编白《冷战时代美国的亚洲政策》材料二
              1989年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 日本、韩国、东盟六国等12国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该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表明,“ APEC方式”在维护各成员利益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 自主自愿 以及渐进发展等原则 ,不仅维护了发展 中成员的利益,也同样让发达成员受益。
              --摘编 自 《驴EC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等(1)根据材料一 ,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应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试概括美国与缔约国(地区)的关系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菲、美日、美韩结盟相比有哪些不同?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怎样的发展趋势 ?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 ,倡导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综合以上材料 ,谈谈你对“尊重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 6.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人类的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

              依据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组织名称成立背景
              【1】
              【2】
            • 7. 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道路的智慧选择是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 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秦国“移风易俗”所釆取的措施。
              材料二:据《长江日报》2012年ll月16日报道,西安铁路局23岁的见习路线工渠敬 雷在路线巡查中偶然发现一处110年前“汉阳造”钢轨至今还在正常使用。该钢轨位于四川省 达州一处铁路桥上,全长约25米,作为护轨使用。在钢轨内侧清晰铸有繁体字:1902年汉 阳铁厂造。《武汉通史》主编、著名历史学家皮明庥就此评论说,“4汉阳造,钢轨至今能在 四川的铁路线上使用,足以证明武汉曾经的工业辉煌”。“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 业,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武汉也被视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武汉通史》主编、著名历史学家皮明庥语)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创办汉阳铁厂根本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简述 汉阳铁厂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各区域性贸易集团在对内和对外贸易方面都建立了一整套法律机制。这些法律 和行政往往是利己排他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各成员国除进行经济合作外,还把合作项目 扩展到环保、科技、知识产权等非经济领域方面,甚至延伸到减少贪渎、制止毒品交易、反 对恐怖主义,制药和保健等方面的食作……例如,欧盟还利用反倾销的法律,限制经济组织 外的某些产品输入,每年引发的反倾销案有几十起,大多数案件是涉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有类似规定……国际间也制定一些法律规则来遏制单边主义和“灰色区 域”的利用,但一些国家还是以反倾销措施作为保护公平竞争。
              --摘编自《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国际经济法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四: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 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美国《时代周刊》
              (4)简要指出“中国模式”下经济体制的探索历程?分析“中国模式”给中国和世 界带来哪些影响?面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快中国现代化发 展的进程。
            • 8. 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 中国与全球化
              【材料一】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
              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
              研究课题二 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研究课题三  欧洲债务危机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某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
              【材料四】《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
              (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
              研究课题四 福利国家面面观
              【材料五】最近几年,欧洲很多国家因福利问题引发的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数不胜数。英国《经济学家》近日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4)材料五表明许多欧洲人不愿过“苦日子”,示威游行和社会骚乱不断。你是如何看待“福利国家”的?
            • 9. 世界是多元化的,东西方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马镫以前,骑者的座位是不牢靠的。中国马镫西传,使得新作战方式成为可能,在这样一种西欧新社会形态中获得了表现:那个社会由武士阶级的贵族政治统治着,武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能够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打仗。这种贵族不可避免地要发展起和马上白刃战的风格及其社会风尚相协调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摘编自《顾准文集》
              材料二  (近代中国)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观或宗教的优势,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镫对欧洲社会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8世纪末叶以来,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的原因。概括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格局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