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就。

              (2)材料二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3)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     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 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5分)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4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三幅图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材料二: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四: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为什么当时宪法也无法维护共和国主席的人身权利?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4)材料四中“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 4. 选举制度是人类组织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作为一种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就包含一种早期的选举制度,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法律改革,使“人民有了投票的权力,成为政府的主宰”。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完善了雅典的选举制度,他将每个选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50人组成500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执行机构。公元前四世纪,雅典的民主选举制度已经基本成熟。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867年改革法案再 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 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 点。  (4分)根据材料二,概述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有哪些变化。(4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4分)

            • 5.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着力进行民主建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二   1967 年8 月5 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上的今天》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注意抓住时间)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当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3)材料三反映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用史实予以说明,并简述其影响。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发展趋势。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里克利执政时代,雅典国家由公民大会管理,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大约每隔10天集会一次,决定国家大事。……雅典国家的全部机关均隶属于公民大会。这些机关包括有:“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元老院,……各执政官,还有许多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是用抽签方法选出来的。

              ——摘编自赵恒烈、张鸿祺主编《世界历史资料选》(2)

              (1)根据材料一,说明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 2008年 2月 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2) 材料二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通过哪些制度来实现的?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 议

              时间(年)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1964——1965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1978——1983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一曲旋律优美的《歌唱祖国》唱响了祖国大地,伴随着中国人民一路走来。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曾因失误而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但更多的是收获着成功的喜悦。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列举60年来的成功或失误的案例并加以说明。

            • 10.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