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 2.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年份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1951以有关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两大问题最多
              1952以控告各机关干部贪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服处分的问题居多
              1953以检举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问题为主
              1954以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为主
              A.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
              B.来信来访为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
            • 3.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写出材料一加点文句分别代表哪三个中国政府?并列举第二个政府统治时期与民主政治进程有关的两件大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体现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历史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表格的有关内容。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向“法治国家”演进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颁行过四部宪法,其中有一部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该宪法是(  )
              A.“54宪法”
              B.“75宪法”
              C.“78宪法”
              D.“82宪法”
            • 5. 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笫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7.39%  7.39% 2.27% 23.86%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6.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个农历甲午年。以下史实发生于这一年的是(  )
              ①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中国建成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③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④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8.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世界之政有二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之政),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国民谓之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日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今日全地球号称强国者十数,除俄罗斯为君主专制政体,美利坚、法兰西为民主立宪政体外,自馀各国则皆君主立宪政体也。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故各国宪法,皆首言君主统治之大权及皇位继袭之典例,明君之权限也;次言政府及地方政治之职分,明官之权限也;次言议会职分及人民自由之事件,明民之权限也……不知君权有限云者,非臣民限之,而宪法限之也……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相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序言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人民革命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两部宪法有何相同点?
            • 9.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法兰西共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体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法兰西共和之路呈现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