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
            • 2. 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级党政机关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情况。对此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年份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1951以有关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两大问题最多
              1952以控告各机关干部贪污和资本家申诉不服处分的问题居多
              1953以检举机关干部的官僚主义问题为主
              1954以普选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为主
              A.我国已建立起群众来信来访的专门处理机构
              B.来信来访为党政机关与群众沟通的唯一渠道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信访内容多与党的政策及各项中心工作相关
            • 3.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结束
              B.政协已完成民主建国的使命
              C.建国初期三大运动的效果
              D.宪法规定的各级人大的召开
            • 4.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 5.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
            • 6.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共和国宪法
              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颁行过四部宪法,其中有一部宪法里明确承认“个体劳动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该宪法是(  )
              A.“54宪法”
              B.“75宪法”
              C.“78宪法”
              D.“82宪法”
            • 8. 下面是1954年北京西单区笫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  )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7.39%  7.39% 2.27% 23.86%
              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
              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子•治国》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记载:“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财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民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管子还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既贫且弱”,人民生活困苦。孙中山说:“……欧美自政治革命而后,人人有自由平等,各得肆力于工商事业,经济进步,机器发明,而生产之力为之大增,得有土地及资本之优势者,悉成暴富,而无土地及资本之人,则转因之谋食日艰。由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则贫富之阶级日分,而民生之问题起矣。”
              孙中山指出:“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
              材料三  毛泽东在阐述人民为什么会选择共产党时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要……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建国初期毛泽东明确指出:“法律是上层建筑,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制定的,它是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生产力的。”他又说:“我们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厂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明确指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经济的道路和方式,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党的八大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重要任务提出采。
              (1)据材料一,归纳管子思想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提出的背景和基本观点。
              (3)结合材料三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和改善民生所作成功探索的史实,分析中共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理由。
            • 10.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蕴含的目的。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如何调整国王和议会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法律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部宪法内容的相似之处,并从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原则两方面比较两部宪法的不同之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