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目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
              材料二1941年5月6日,罗斯福正式宣布,《租借法案》亦适用于中国,到1945年9月3日止,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为8 45亿美元。
              --吴景平《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
              二战后杜鲁门政府一再延长《租借法隶》,采满足蒋介石的物资需要。自日本投降日至1946年10月31日。美国给国民党的租借物资已达七亿八千多万美元。
              --王伟《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援助(1945一1949)》
              注:《租借法案》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盟国提供战争物资。
              材料三(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1960年11月4日)
              材料四   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幅封面漫画。

              请回答:
              (1)抗战期间和抗战结束后美国《租借法案》均对华适用,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这么做的目的及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的对华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使材料四漫画人物“去北京”的因素。概述“去北京”取得的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中关系的总体特征。
            • 2. 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七十周年。七十年,大国关系影响着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又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这也是近代以国际关系变化的总体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材料二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
            • 3. 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
              研究性学习。
              材料一甲组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在图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材料二  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签订的条约战争的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南京条约》D
              E1894~1895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F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材料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丙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下图)

              (3)在材料三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图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G、H两处,同时为I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在这150余年的时间里,中美两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世界也已经今非昔比。……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社会科学》(1996年09期)
              (1)列举史实说明材料一中“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14年7月9日,习近平在第六轮中关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关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发表致辞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关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展望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并加以简要说明。
            • 5.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
              (1)尼克松这次讲话的意图及背景何在?
              (2)他对未来的一些预见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 6. 中国对外交往经历了古代的朝贡外交和近代的屈辱外交,现代中国的外交观念和政策均发生了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1972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711972
              建交国家8910013……1417
              材料二  对于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华帝国的不平等条约,如果要了解其单方面的和不平等的性质,我们就必须回顾一下中国首先强加于西方来客的古老朝贡制度。这个古老的中国制度,也同取代它的条约体系一样,是不平等的。不言而喻,二者不平等的性质各有不同。值得回味的是,清廷对今日司空见惯的外交礼仪极力拒斥,对今日看来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割地赔款、治外法权等最不平等的条约款项,却相对容易接受;而西方列强则将清廷习以为常的朝觐礼仪,视为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待遇。
              --王培培《“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
              材料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52-1953、1954-1955、1971-1972这三个阶段,影响中国外交发展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现代中国外交的平等性”。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1)结合国际背景指出“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美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哪些? 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以后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美国历史上发行的“龙鹰握手”首日封。首日封右上角贴着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参与监制的以中文发行的纪念邮票。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总统在中南海会谈。尼克松说:“美中相互并不构成威胁,我们现在走到一起来了,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

                  材料三  美国把亚太地区作为它的战略重心。因为今后国际安全的舞台、经济成长的重点主要是亚太地区,世界繁荣与和平的前提也在这个地区。美国来者不善,是带着杀气来的。
              回答:
              (1)根据首日封和邮票图案内容提炼相关的历史信息。并说明信息呈现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是怎样理解尼克松说的“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此后双方关系实现了怎样的一个突破?
              (3)依据材料三,你是怎样看待美国的战略东移?
            • 9. 中国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 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三: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
              --《周恩来选集》下卷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在材料三中周总理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它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加之美国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同样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1》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产生的影响。
              材料五:1990年-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固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 10. 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四  1941年2月14日,中共代表周恩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劳克林•居里在重庆进行了会晤,这是中共领导人与美国官方人士的第一次会面。1944年7月,以包瑞德上校为首的美军观察组访问了延安,从而建立了美国官方与中共的直接联系。与此同时,陈纳德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还主动与新四军五师联系,要求中共军队提供军事合作。在1944年1月~1945年7月间,中国解放区的军民曾经多次救助了美军飞行员,前后有100多名美国飞行员被敌后抗日军民营救脱险。
              (3)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对中国共产党态度友好的主要背景。
              材料五
              1949年以来中美之间的重大事件
              时  间大    事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3年美国被迫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1962年美国以秘密军事援助支持西藏叛乱,并挑动一些亚洲国家与中国发生冲突和边界纠纷。
              1965年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美国国防部长宣称:今天中国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并说存在着同中国发生战争的危险。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到中国访问,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
              1979年l月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4)根据材料五,指出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0/40

            进入组卷